随着疫情态势向好,各地开始陆续复学 黑龙江高三的复学核酸检测正在进行中 从寒假到现在,孩子们已经在家待了近半年 这半年里,孩子锻炼身体了吗?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 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明确要求: 师生体育运动一般保持1.5米间距, 不得佩戴N95口罩进行体育运动, 低风险地区学生在校 参加体育活动时不需戴口罩。 5月20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 《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意见》出台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确保各地复学开课后学校体育工作安全有序、科学有效的开展。 二是当前一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低风险地区的大中小学已陆续复学复课,学校体育工作也已逐步走上正常化,并随之出现了夏季气温日渐升高是否应佩戴口罩、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何开展、如何在增强学生体质情况下确保学生健康安全等问题。为此,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了相关技术草案,请卫生健康委组织疾控专家把关指导形成了《意见》,以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体育工作安全、规范、有序开展。 问:如何把握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答:《意见》指出,要综合研判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风险。要认识到经过较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学生体质健康、体能和运动技能有所下降,夏季到来气温逐渐升高,都给复学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带来风险、给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带来影响和限制。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纾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迫切心情和急切愿望,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计划调整、课堂组织变化、场地器材设施使用、分时错峰活动、应急安全防范等进行认真研判和调整。 《意见》还强调,要不断提高认识,通过此次疫情,继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免疫力、疏导心理焦虑,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良好体育卫生习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问:《意见》对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哪些重点要求?答:《意见》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优化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切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创新形式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教学、适当调整各类体育考试工作方案、家校协同营造良好体育学习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一是要对延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摸底和评估诊断,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起点,加强居家学习和复课后体育教学的衔接。 二是体育课程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教学计划中作出调整,复课初期可以适当降低课程标准规定的运动强度及密度要求,并根据学生体能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提高学习强度和难度。 三是教师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及时做好相关的指导,加强对学生体质状况的监控,确保学生安全。 四是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调整大课间形式和内容。 五是科学研制并及时发布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体育教育专业高考运动技能测试、运动训练专业和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单考、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等工作方案。 六是学校、教师要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动员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经常指导和监督。家长要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