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口腔临床工作中,多学科协作已成为一大趋势,面对患者复杂的口腔状况,口腔各学科医师的联合将使患者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就要求口腔医师们提高自身把握复杂病例多学科诊疗的能力。本期《今日口腔》特别介绍一例牙周联合正畸治疗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的多学科协作病例。该病例曾获牙周基础治疗及相关病例展评东北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展评优秀奖,同时我们特邀牙周病学专家潘亚萍教授对此病例进行解析与点评。

作者:赵海礁

医院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23岁,主诉刷牙时牙龈出血10年,牙齿松动1年。面像如图1所示。患者10年前自觉牙龈出血,口腔略有不适,牙龈逐渐退缩。1年前自觉牙齿开始松动,偶有咬硬物疼痛。未进行过牙周治疗。无吸烟、夜磨牙等不良习惯,无正畸治疗史。每天刷牙2次。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母亲患重度牙周炎(有过早缺牙史)。

图1患者治疗前面像

检查

口腔卫生状况不良,少量菌斑、软垢。龈上牙石Ⅱ°,牙石主要分布于龈下。11、12、21、22牙龈乳头肿胀、暗红、质地软,其余牙齿牙龈暗红、水肿,但增生不明显;探诊出血。全口牙列不齐,11、22唇侧移位,12与13间、22与23间有约3~4mm的间隙,24、25与35对刃(图2)。

图2患者初诊口内像

患者初诊Florida检测(图3、4)显示:8%的牙周探诊深度≥5mm:16、15、14、13、12、11、21、22、23、24、25、35、37、41、46,其余牙周探诊深度大约1~4mm;全口牙齿多数牙位临床附着丧失≥5mm。探诊出血(BOP):6%;47%的牙齿松动,松动Ⅰ度:15、14、13、11、21、22、25、31、32、41、42,松动Ⅱ度:12、24、35;未探及根分叉病变。牙周风险评估指数呈高度。

图3患者初诊Florida检测

图4患者初诊Florida检测

患者初诊锥形束CT影像(图5)显示:全口牙槽骨吸收至根中1/2到根尖1/3,16、26、36、46牙槽骨呈垂直型骨吸收。前牙区呈水平型牙槽骨吸收,14、24、25、35牙槽骨吸收达根尖1/3。

图5患者初诊CBCT影像显示:全口牙槽骨吸收至根中1/2到根尖1/3,16、26、36、46牙槽骨呈垂直型骨吸收。前牙区呈水平型牙槽骨吸收,14、24、25、35牙槽骨吸收达根尖1/3

诊断及治疗计划

诊断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诊断依据患者发病年龄为23岁,在30岁以下;患者的菌斑牙石量较少,牙龈表面的炎症轻微,但已有深牙周袋和牙槽骨破坏;存在严重而快速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影像学检查显示多个牙呈垂直性牙槽骨吸收;存在广泛的邻面附着丧失,侵犯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的牙数在3颗以上;具有家族病史:母亲重度牙周炎(过早缺牙史)。

治疗方案①患者首次就诊,进行口腔卫生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②牙周基础治疗:全口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③药物治疗:口服阿莫西林1周,0.5g/次,每日3次;口服奥硝唑片,0.25g/次,每日3次。④咬合调整。注意咬合干扰,适当调 。⑤1~3个月后复查牙周袋深度,如仍有探诊深度≥5mm的牙周袋,考虑行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术。⑥每3个月、6个月复诊时,评估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口腔卫生教育,待牙周情况稳定后进行正畸治疗。

治疗过程

基础治疗后1个月

患者基础治疗1个月后复诊,口腔卫生状况良好,牙龈颜色粉红,质韧(图6)。Florida检测(图7)显示,牙周状况有恢复,牙周袋探诊深度明显变小,但仍有1%牙位牙周探诊深度大于5mm:16、14、13、12、11、21、22、23、24、25;探诊出血点变少,变为2%;牙齿松动度有所改善,43%的位点存在Ⅰ~Ⅱ度松动。牙周风险评估指数仍较高呈中度,因此我们对该患者进行了全口龈上洁治治疗,并对31、32、41、42、35进行了调牙合治疗,同时建议她按时复查,考虑对牙周袋较深的位点行手术治疗。

图6患者基础治疗1个月后复诊

图7基础治疗1个月复诊,Florida检测

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

口腔卫生尚可(图8),BOP(+),11、12、13、14、15、16、21、22、23、24、25、26牙周袋探诊4~7mm。松动Ⅰ度:11、14、15、21、22、25,松动Ⅱ度:12、24。16~26行引导性组织再生(GTR)手术联合植骨术治疗。

图8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复诊

GTR手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后半年

GTR手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后半年,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尚可,牙石Ⅰ度,软垢Ⅱ度。影像学检查显示牙槽骨高度及密度有恢复。Florida检查显示:牙周探诊深度2~4mm,未探及>5mm的深牙周袋;下颌32~42,左下35松动Ⅰ度(图9~10)。

图9GTR手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后半年,患者口内照片,口腔卫生状况尚可,牙石Ⅰ度,软垢Ⅱ度

图10GTR手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后半年,患者治疗前后X线对比,牙槽骨高度及密度有恢复

牙周风险评估指数呈中度,对患者行全口龈上洁治,31、32、41、42、35调牙合,约3个月复查。

牙周基础治疗后1年

患者牙周基础治疗1年复诊,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软垢Ⅰ度。曲面体层显示:牙槽骨的高度和密度有很大程度的恢复。Florida检测显示:牙周探诊深度2~3mm,探诊无出血,牙齿松动度明显减轻(图11~13)。

牙周风险评估指数呈低度,推荐患者可以进行正畸治疗。

图11患者牙周基础治疗1年复诊,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软垢Ⅰ度

图12牙槽骨的高度和密度有很大程度的恢复

图13牙周基础治疗后1年复诊,Florida检测

正畸治疗

正畸诊断毛氏Ⅵ类。

治疗方案①双颌DamonQ自锁矫治技术,细丝轻力,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关闭散在间隙,建立正常牙弓形态及咬合关系;②直立35,消除咬合创伤;③避免下前牙过多移动,就近集中间隙,修复治疗;④矫治过程中使用轻力,注意咬合干扰,适当调牙合;⑤定期拍摄根尖片观察牙槽骨改建情况,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性治疗;⑥要求矫治过程中严格控制口腔卫生(图14)。

图14正畸治疗开始

正畸治疗后半年

正畸治疗半年后复诊(图15),上牙列已基本排齐,粘接下颌矫治装置。口腔卫生状况良好,牙龈色泽粉红。Florida检测:未探及>5mm的深牙周袋,仅下颌31、32、41、42、35有Ⅰ度松动。牙周风险评估指数呈低度。全口龈上洁治,口腔卫生宣教。

图15正畸治疗半年后复诊,上牙列已基本排齐,粘接下颌矫治装置,口腔卫生状况良好,牙龈色泽粉红

牙周基础治疗后2年

牙周基础治疗后2年复诊,口内照(图16)显示口腔卫生状况一般,少量软垢沉积于牙面。曲面体层(图17)显示:牙槽骨缺损有所恢复,14、15、24、25、35牙槽骨吸收程度明显减轻。Florida检测:未探及>5mm的深牙周袋,无探诊出血,无松动牙(图18)。牙周风险评估指数呈低度,全口龈上洁治,口腔卫生宣教。

图16牙周基础治疗后2年复诊,口内照显示口腔卫生状况一般,少量软垢沉积于牙面

图17牙周基础治疗后2年复诊,曲面体层显示:牙槽骨缺损有所恢复,14、15、24、25、35牙槽骨吸收程度明显减轻

图18牙周基础治疗后2年复诊Florida检测

治疗结果

图19牙周基础治疗后4年复诊Florida检测

图20牙周基础治疗后4年复诊口内像

图21牙周基础治疗后4年复诊曲面体层(图19~22)

图22治疗前后面像比较

临床讨论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侵袭性牙周炎特别是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常易出现快速附着丧失和骨组织破坏迅速进展,对人类牙周系统危害较大。早期、及时、精确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有着重大影响。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临床多变,有时难以和广泛型慢性牙周炎鉴别,应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本例病例应用锥形束CT和Florida探针的辅助检查全面系统的获得患者的病情信息,从而得出精确的诊断。

牙周病的正畸治疗(细丝微力原则)本例病例的35、36呈严重的牙槽骨吸收,由于35的牙轴倾斜,继而加重其牙槽骨的吸收程度。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后,35、36的牙槽骨吸收有所恢复。加之正畸细丝微力竖直牙轴,阻断不利的牙周刺激与创伤,重新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性咬合刺激和生理压力,促进牙槽骨的恢复。

正畸治疗的牙周维护牙周支持治疗是正畸治疗的关键:该患者最后2年未按时复诊,口腔卫生控制不理想,存在大量菌斑牙石,引起了骨和结缔组织附着丧失以及牙周袋的加深。

美学牙周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在健康牙周组织条件下行使良好功能的牙列,因而在牙周状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正畸治疗来恢复咀嚼功能和美观效果是牙周系统治疗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多学科的合作将大大增加牙周炎患者治疗后的功能、舒适、美观以及长久的疗效。

专家点评点评专家

潘亚萍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学教研室主任,口腔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牙周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潘亚萍教授:这是一例重度侵袭性牙周炎病例,经彻底的牙周基础治疗后,进行了多个位点的引导性组织再生(GTR)联合植骨手术的治疗,并在患者严格控制好口腔卫生后进行了正畸治疗。总体来看,该病例的治疗是成功的。

临床实践中,针对个体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既要遵循本学科治疗原则,也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考虑多学科互相协作的治疗方法。此例患者的治疗成功,应该得益于该医师团队娴熟的治疗技艺,以及对多学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理解。具体来说,此例患者治疗中值得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jg/86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