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三里=白术 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2、气海=当参 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半,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熟地;养血、滋阴。 3、照海=生地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3、复溜穴=六味地黄丸 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足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向上约三指 肾阴虚可以并能阴阳双补。 胆经的阳陵泉即逍遥丸。 4、神门+大都=牛黄清心丸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大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作用与牛黄清心丸相当。 5、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复溜穴同上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效果等同于麦味地黄丸。 6、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 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按摩膀胱经的风门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7、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可治疗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胃痉挛,急慢性肠炎;三叉神经痛。 8、中府=补中益气丸 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在胸大肌、胸小肌处。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 9、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 太白穴:太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商丘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合用效用等同于补中益气丸。 10、太渊+商丘=参苓白术丸 太渊穴: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或仰掌,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者中即是。 肺经的太渊穴,脾经的商丘穴效用等同于参苓白术丸。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11、然谷=大补阴丸 然谷穴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不妨赶紧揉揉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12、大陵穴=吗叮啉 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13、曲泉=杞菊地黄丸 位于膝内侧部,屈膝内侧横纹端,当股骨内上踝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 它是沟通肝肾的要穴。说到功效,曲泉可谓一穴两用=杞菊地黄丸。 一方面,它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另一方面曲泉穴还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 14、商阳穴=开塞露 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或微握掌,食指前伸,手食指爪甲桡侧与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是穴。 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 15、商丘穴=消炎大药 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取穴同上. 16、申脉穴=纯阳大药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申脉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适用人群: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 主要功效: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17、大都穴=补钙药 脾经大都穴=补钙要穴(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18、百会穴脑部疾病都可用 在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百会是经脉的交会处,可以说,凡是脑部疾病,都可以用百会,注意百会穴不能重力按压。 29、人中=急救调气丸 按压人中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20、人迎穴=速效降压药 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 按一边人迎穴10秒,仃10秒,再按10秒,共三次,再换一侧,不能二边同时按。如在外面没有速效救心丸的情况下使用最佳。有人血压高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每次降压6-10汞柱。 21、耳垂=急救药 与人中同样作用,但按人中有后遗症捏人中后人中处长期疼痛。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22、迎+孔最+特效=止鼻血药 此腧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如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左侧鼻迎香穴,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臂中点的孔最穴,并将头抬起,1-3分钟内止血。如右鼻孔出血则反之。 23、三阴交=补阴药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因为三阴交是三条经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处,等于三条地铁线在一个站点分上中下三层,可以换乘地铁线路。注意三阴交只能按摩。 24、太冲+阳陵泉=消遥丸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太冲同上。 25、少商穴=金嗓子喉片 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针刺少商穴排毒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6、极泉穴=速效救心丸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用手指弹拨左臂腋窝顶点极泉穴处的肌腱,酸麻感会讯速向手的方向放射,可以在几分钟内缓解心脏不适。极泉穴,放射到中指为最好,也有的放射到无名指或小指。如果不发麻只发疼,如一查冠状动脉堵塞了50%。我们称随身带的救心丸。 27、合谷+太冲=柴胡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太冲同上。 俗称[开四关]二个合谷二个太冲,组合在一起真是绝了,就象柴胡一样,能疏肝理气,缓解压力。 28、合谷穴=止痛药 找到第二掌骨的中点,紧握着骨头中点的边缘就是合谷穴 合谷是止痛的特效穴,可治经痛、牙痛;还有组合穴位,这是药与穴位的组合,真是绝了。 29、肩井=颈肩腰痛特效药 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边线的中点。和足底涌泉穴在同一条边线上。 颈肩不舒服时可以用拿肩井的方法按揉,拇指和四指相对,放在肩正中,一边捏一边往上提,就可以让肩部放松,预防肩颈疾病 30、太溪穴=六味地黄丸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全身最补,滋阴补肾。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