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诊断观点——侦知灼见”奖精准医学和大数据时代危重症的诊疗亟需独到的见解与观点另辟蹊径,远见本质位缠困处抽丝剥茧,于疑难间透彻真相以准确和深刻的认识赋予实践

4月17日举行的斯家诊探第一季全国总结会中,哈尔滨医院重症医学科贾柳医生分享了一则多部位感染的病例。

——病情简介——

患者中年女性,因“咽痛伴发热3天,加重2天”就诊,患者左侧颈部肿胀,皮肤发红,皮温高,有触痛,超声下穿刺出右侧胸腔大量脓性液体,诊断为脓毒症、休克、多部位感染(咽旁间隙感染、颈间隙感染、纵隔感染)。予以利奈唑胺+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并行急诊颈部切开引流、纵隔脓肿切开引流、脓胸清除术,穿刺液培养出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利奈唑胺敏感),气管吸出物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加用替加环素及氟康唑,患者好转出院。

——治疗体会——

抗感染诊疗应该注意经验性治疗、目标性治疗的准确判断,以及降阶梯治疗时机的把握。

——MDT专家点评——李希娜教授-哈尔滨医院:患者加用替加环素及氟康唑,会导致重复覆盖病原菌的问题。赵洪文教授-中国医院:该患者发生心包积液,心包积液无法充分引流,因此处理起来比较麻烦,且效果欠佳。周磊教授-医院:微生物能产生恶臭味,实际上是因为组织的分解,包括厌氧菌的发酵,该患者颈部的感染不一定来源于口腔,也可能是来源于颈后皮肤,需氧菌消耗氧气后厌氧菌生长,因此病情加重需要考虑是否有厌氧菌感染的可能。陈佰义教授-中国医院:①该病例中的重度脓肿临床上一般发生于纵隔手术或吃东西时被异物刺到的情况;②该病例中,患者纵隔出现窦道,形成脓胸,才能充分引流。更多会议报道及项目精彩内容请访问医学慕课网址或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xg/132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