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研究生例会,由詹吉恒同学进行分享,题目是“腰椎间盘炎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一起来看看。

以下内容为詹吉恒同学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发性:微生物感染、无菌性炎症、自身免疫性反应;继发性:手术及介入治疗后继发。

结核是世界上导致椎间盘炎最常见的病因,占46%。

大多病例在发病前或发病时有上呼吸道、泌尿系或其它部位的感染。

发病率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危险因素及伴随疾病的增多而增多

查体:腰肌痉挛性紧张,局部深压痛及叩击痛,直腿抬高受限,无明显下肢感觉异常,部分表现为足跟处按压痛。

实验室:白细胞计数,CRP,ESR等。ESR取决于RBC的数目及大小、中性粒细胞密度和血粘稠度。CRP由肝脏合成,炎症发生6H小时之后即见升高,CRP反应最敏感,部分病人白细胞无明显变化但CRP显著升高。

18F-FDG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葡萄糖代谢显像剂;多数肿瘤细胞在有氧环境中具有异常旺盛的葡萄糖酵解特性,体外显像可定位诊断肿瘤组织异常浓聚18F-FDG。

原发性椎间隙感染以G+球菌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等

对于结核引起者,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的组合达6个月,头2个月合并使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椎间盘是全身最大的无血组织,营养成分以弥散方式通过终板到达椎间盘。

椎间盘基质主要是由填塞在胶原网中的含大量阴离子的蛋白多糖凝胶所组成,受电荷效应的影响,带正电荷的抗生素更容易渗透入椎间盘髓核(克林霉素vs青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所以在缺少组织学证据时,应当首先选用抗菌谱广、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生素。

治疗后的残余疼痛可能与后凸畸形及假关节的形成有关。

当神经根、椎管或脊髓收到明显压迫时,椎旁脓肿过大(直径超过2.5cm),顽固的疼痛不能缓解及败血症时,常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治疗

前路行清创及椎间自体植骨融合,后路行内固定。

用自体骨行椎间融合能有效提高融合率,但对于长节段者,植骨块的骨折不少见,其中肋骨最明显,达32%,甚至造成后凸畸形。

YESS技术,术中生理盐水冲洗。

过度使用抗生素,尤其是抗MRSA药物的滥用。

确定脊柱真菌感染的唯一方法是感染区域的培养结果,经皮穿刺活检术是确定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方法。

当椎体的破坏较轻时,通过后外侧的内镜手术可以彻底清除感染病灶,从而避免椎间隙的塌陷和后凸畸形的发生。

PEDD手术可考虑作为开放手术前一种有效选择;适用于脊椎感染的早期的患者。

14个病人的12个发现致病菌,12个病人术后即缓解疼痛,2人因感染复发而行前路内固定(PED术后1月和8月)

Ito教授等对15例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化脓性感染患者行侧路镜清创+冲洗治疗,缩短了抗生素只用时间,减少了并发症。

内镜手术导致椎间盘炎,可能原因:反复多次穿刺,穿刺角度过于陡峭刺伤腹膜及肠管,术者疏忽至手术器械污染

大部分病人可再行内镜手术清创,少数需行内固定(偏向前路)

男性,81岁,主诉:右侧腰背疼痛伴活动受限3个月,加重伴不能行走1个月,近期体重减轻30斤。3个月前因“胆管结石”行腹腔镜下取石术,术后高热(最高39.5℃);转院后考虑胆道感染,2个月前再次剖腹探查病灶清除术,术后给予头孢三代+甲硝唑抗感染,术后伤口愈合拆线出院;患者在第一次手术后就已经出现腰部酸痛不适,后症状逐渐加重,入住我科时已无发热。

术中穿刺+留取椎间隙抽出液体

建立工作管道,镜下清创及取出的组织

放入链霉素球,导针引导下置入我科特制的引流管

病理诊断:呈慢性炎症改变;未见肿瘤性改变;未见结核性肉芽肿。涂片找细菌发现少量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大肠埃希菌。

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给予引流管庆大霉素冲洗tid;泰能1givd,q12h;治疗2周后改为特治星(哌拉西林他咗坦纳)4.5g,bid;2周后改复方新诺明口服。

4月前因高热,伴左侧睾丸疼痛,至外院就诊,抽血诊断为布氏杆菌病,予静脉药物配合口服利福平后体温可下降。

采用侧路镜方式损伤小,穿刺活检准确率高,提高病检的成功率;

必要时使用我们特制的引流管,根据药敏试验选药进行冲洗并充分引流;

微创手术同样可以解决疑难病,为感染/结核疾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

谢谢聆听

以上内容为詹吉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山东专科医院
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wh/83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