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清波浮画舫,香山红叶染霜天。10月18日8:00,在北京最美的金秋时节,伴随着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首届关节重建与康复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骨科在线、骨今中外协办,中国康复医院承办。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学系主任徐林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关节外科中心主任王坤正教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吴世彩教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曲铁兵教授等近百位知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齐聚一堂,交流探讨中国关节重建与康复的学术热点和发展建议。中国康复医院刘克敏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1

成立学组:关节重建与康复需求紧迫

大会开幕式上,吴世彩教授强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残疾人数量达到万之多,其中46%需要康复,急需康复的有万之多。对他们来说,帮扶不仅是简单的生活物质补助,而是机体功能康复、精神重建。因此,从社会层面看,我国关节重建、功能恢复的需求非常迫切。需要一个专业的学术平台,对关节重建和康复领域深入研究,带动学科发展。

徐林教授代表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回顾了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32年的发展历程,并重点指出,为了更好适应学科领域的细化和发展,今年7月,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由前身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正式更名,希望十余个专业学组各展所长,促进骨与关节康复服务能力的提升。其中,关节重建与康复是重要的骨干分支,为此,专委会决定成立关节重建与康复学组,在大康复理念的指引下,聚焦关节重建与康复,担起学术引领作用。

王坤正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分会祝贺关节重建与康复学组的成立,并提出期许。他认为,关节致残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关节外科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关节重建与康复学组第一次把关节和康复的概念从学科发展层面关联在一起,并且建立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这是中国关节外科非常有益的补充和创新,希望未来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组建设。

曲铁兵教授被推选为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关节重建与康复学组第一任组长,王坤正、王岩教授担任名誉组长,吕厚山、裴福兴、高忠礼、王义生、刘强、吕龙、朱振安、吴海山教授担任顾问,曹力、蔡郑东、陈继营、郭万首、胡懿郃、黄伟、尚希福、翁习生、张先龙、周一新教授担任副组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穆晓红教授宣读学组名单

为学组成员颁发证书

会上,领导和嘉宾为学组成员颁发聘书。学组组长曲铁兵表示,关节重建与康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目的是重获关节功能。学组将立足国内,加强团队协作、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关节功能重建与康复新理念的开展,创新性促进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懈奋斗。

刘克敏教授主持开幕式

1

精准治疗:膝关节外科进展分享

开幕式之后,专家和与会代表就关节重建和康复的学术进展和治疗经验进行了交流分享。

王坤正教授就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问题和对策分享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他表示,临床上复杂、疑难患者越来越多,感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折、脱位、肿瘤、复杂翻修……等问题给医生带来挑战。他建议,在手术过程中要      张 洪 张 寿张轶超 赵建宁 赵劲民 甄 平周建生 周勇刚 周宗科

欢迎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

orth

orthonline.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wh/150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