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英雄”

2月18日上午10点54分,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1岁。

“刘院长是一个很负责的人,内心非常强,医院的同事都很敬重他。他长得高高大大的,很有才气,结果说没就没了,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医院肾内科医生邱江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目前,医院的医护人员感染严重,涉及多个科室和部门,包括主任和护士长。同时,医院也面临着物资紧缺的情况,仍在向外界求助。医院对接捐赠事务的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的防护服等物资只能坚持3~5天。

改造之难

1月21日,医院接到通知,成为武汉市医院之一。这天下午5点,刘智明给老同事金捷打电话,告知了这一消息。医院进行改造成为了最紧要的任务,工期太短,只有两天的时间用来腾空和改造。

这是两人最后一次交流,刘智明没有提及自己的身体情况。金捷医院前任院长。担任医院院长之前,刘智明和金捷医院共事多年,金捷对刘智明的印象是有热情,能力强,担任院长后,将医院从二医院。

但对于这次改造,金捷也有些不确定,时间太短,更何况,当时医院里还有多名患者。

1月22日凌晨4点,刘智明还在工作,他给妻子蔡利萍打了电话,医院完成改造之后,就无法回家了。妻子有些着急,问丈夫为什么这么晚还不休息。第二天下午,妻子却收到了丈夫感染肺炎并住院的消息。据妻子蔡利萍回忆,丈夫早在1月中旬,就已经持续低烧一周。

在病区改造过程中,邱江平听说刘院长住院了,各种场合也不见了院长的身影。当时工期紧张,只有一天的时间,几乎不可能完成,还要处理衔接不畅的问题。

邱江平深知病房改造的必要。医院之前,医院的物资和设备紧缺,没有专门的员工通道,不具备处理传染病的条件。“我们在发热门诊的时候,楼道的里里外外挤满了前来看病的人,我们就在诊室里面穿防护服,穿完直接就看病人,防护服一脱掉,还要从病人人群里走出来。”邱江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邱江平所在的肾内科原本有60多位做血液透析的病人,22日一天之内全部转院。据他介绍,这些病医院,但在1月29日,医院也医院,这些血透病人只好再次转院。

1月24日,大年三十,医院开始接收新冠肺炎患者。那天夜里,护士徐闻值班,当时就感觉病人太多了,一下子都涌进来。她不太熟悉病区改造之后的格局,找了很久才找到医护人员的通道,经过的时候,看到过道里在熏艾草。

多位接受采访的护士表达了对于清洁区的忧虑。医院条件有限,病区位于一楼和二楼,楼道之间的走廊是通风的。三楼的一半区域是医护人员休息和穿脱防护装备的地方,而另一半也是患者住院的病房,中间隔着通道,宽两米左右。每次去清洁区,都要经过这条通道,隔板上有窗户,是打开的。

与此同时,刘智明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妻子蔡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ICU)护士长,同样在忙着收治肺炎病人,曾在工作间隙看过他。更多的时候,她从丈夫的主诊医师那里得知丈夫的病情,氧饱和一度低于80,怎么都上不去。

院内感染加剧

2月2日开始,邱江平和同事开始收治感染新冠肺炎的血透病人,当时,这部分特殊群体的需求已经显露出来。但人手仍然不够,只有4名医生,10台血透机,需要照顾30名血透病人。与此同时,身边同事的感染情况在加重。

1月底,医院曾安排医护人员进行统一的CT检查,邱江平所在的C2病区就有两名护士出现肺炎迹象,被安排隔离。一楼专门腾出了一片区域,住的都是本院患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

1月底,护士张婷刚刚调到住院部,开始负责新冠肺炎患者,在此之前,她在普外科工作。CT结果出来之后,张婷听说ICU的几个护士感染了。她对工作环境有些担忧,而且人手短缺,不够轮班,一直是高强度工作。

此外,物资也很紧张,值完夜班的第二天早上,张婷被告知,只剩下泡面可以吃了。她跟护士长反映情况,但并没有什么办法。

陆续有更多的同事脱下了防护服,变成了病房里的患者。药剂科主任感染了肺炎,病情严重。儿科护士长和4名护士同样感染了病毒。除此之外,平时跟病人接触很少的部门,比如人事科,感染情况也很严重,这让张婷和其他护士觉得很费解。

2月6日早7点,59岁的护士柳帆感觉身体不适,有发热症状,给科室护士长打了电话。柳帆在医院举办的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射室从事护理工作,她在第二天确诊感染,医院。

与此同时,刘智明的病情仍然在恶化。2月4日,刘智明在重症监护室里用上了呼吸机。妻子终于拨通了他的电话,提出去陪护,被刘智明拒绝,担心传染给妻子。在跟妻子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wh/149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