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炎症的总称。

病原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性质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

病因

均为继发性感染

最常见的为牙源性感染

其次是腺源性感染

较少见的创伤性、医源性、血源性感染

临床表现

1.局部炎性反应

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腐败坏死性感染除炎性反应外,还会产生皮下气肿。

2.全身中毒症状

炎性反应严重者,全身出现高热、战栗、脱水、白细胞计数增多、食欲减退、甚至休克等症状。

3.临床常见间隙感染的不同症状表现

(1)眶下间隙感染:局部表现为红肿、疼痛,下眼睑水肿致睁眼困难,上唇肿胀鼻唇沟小时,脓肿形成后可触及波动感。

(2)颌下间隙感染:局部表现为颌下三角区红肿、疼痛、皮纹消失、下颌下缘可因肿胀而不明显。

(3)咬肌间隙感染:主要的临床特征是以下颌角为中心的腮腺部红肿、疼痛;由于炎症刺激,咬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张口受限。

(4)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织炎,口内可见口底肿胀、舌上抬、舌运动受限。如肿胀向舌根部蔓延,可压迫咽部、会厌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治疗

1.局部治疗

当炎症局限形成脓肿时,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方式感染向邻近组织扩散。

2.全身治疗

积极给予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给予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

感染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昏迷、败血症、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当体温超过39℃,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并嘱其多饮水,注意患者尿量情况。

2.切口护理

脓肿切开后,切口处置橡皮引流条或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脓液的性状、颜色、气味等。脓肿切开处给予每日无菌换药。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阻塞是口腔颌面部感染较常见而危险的并发症,应确保充分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

4.口腔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感染的有效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5.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先给予高热量清淡流食。然后逐渐给半流食和普食,维生素补充,可给予新鲜水果汁,且多饮水。

6.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健康教育

1.保持切口处干燥、清洁,洗脸时勿触及伤口,如红肿不适及时就诊。

2.详细向患者说明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使患者自觉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每次进食后漱口和正确的刷牙方法,彻底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

3.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机体感染机会。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hl/109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