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

第一节、咀嚼的发育

下颌与舌的运动始于子宫内的胎儿,协调咀嚼运动出生后才出现。多数新生儿靠吮吸进食。

咀嚼发育的两种理论:

1咀嚼是吮吸的改进和扩展2咀嚼的发育独立于吮吸

第二节咀嚼运动一、咀嚼运动的过程

咀嚼运动条件:咀嚼肌、牙齿、颞下颌关节、唇、舌、颊肌协同发挥作用。复杂的反射性活动

咀嚼运动形式:开闭、前后、侧方三种基本运动及综合运动

咀嚼运动作用:对食物的切割、捣碎、磨细

1.前牙切割运动始于牙尖交错位或姿势位准备运动阶段:下颌向下和前伸发挥功能阶段:切咬对刃与滑回前牙切割的水平运动范围:约1-2mm

2.后牙捣碎和磨细后牙牙合运循环准备运动阶段咀嚼运动阶段:从颊尖相对到分开

二、咀嚼周期(chewingcycle)

咀嚼周期:咀嚼运动是复杂的综合性运动,下颌运动有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咀嚼周期。

咀嚼周期可分为:开口相、食块保持、咀嚼相、咬合接触相、食物粉碎相

咀嚼周期正常速度特征

咀嚼三明治的运动速度:间隔越远速度越快

咀嚼周期的特征:形态与时间变化

1.正常轨迹图形:似滴泪水形态,开口相靠中线,闭口相偏侧方。

2.时间变化为:快?慢?快?慢?快

3.一个咀嚼周期所需时间:0.秒,牙接触时间:0.2秒。

三、咀嚼运动的类型

1.双侧交替咀嚼运动:78%

意义:全牙支持组织功能刺激,牙合的稳定和牙自洁

条件:牙列对称、牙尖协调、功能潜力相等、咬合运动无障碍

2.单侧及前伸咀嚼运动非正常约占12%

原因:早接触、牙病或牙周病、牙列缺损等引起后果:导致颌面部发育不对称咀嚼惯用侧:咀嚼运动经常或主要发生在牙列的一侧进行。

3.双侧同时咀嚼:10~20%正常咀嚼末期

全口义齿

单侧咀嚼运动

双侧咀嚼运动

四、咀嚼效率

咀嚼效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1.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1)筛分称重法咀嚼效率={(总量-余量)/总量}×%

单位时间内嚼碎食物的量占所嚼实物总量的百分比

2)吸光度法:用光栅分光度计,可见光对咀嚼后的悬浊液测定,咀嚼越细,咀嚼效率越高,悬着度越高,吸光读数越大,

有人认为:只能反映总的破碎程度,不能估计颗粒大小。3)比色法:嚼碎的明胶放入苋菜红溶液,吸附染色液

2.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1)缺牙位置2)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3)牙周组织4)颞下颌关节疾患5)口腔内软硬组织缺损、炎症、外伤6)全身性健康7)其他: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不良咀嚼习惯应用:评定修复体的效果,各因素的综合体现

第三节、

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和肌肉活动

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

1.咀嚼肌力(咀嚼力):参与咀嚼的肌肉所发挥的最大力量。颞肌、嚼肌、翼内肌三肌的合力:kg

2.牙合力(咀嚼压力):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的力。

1)正常人的牙合力:平均为:22.4-68.3kg2)牙合力大小顺序:6>7>8>5>4>3>1>23.影响牙合力的因素:性别年龄咀嚼习惯牙合力线的方向张口的距离其他最大牙合力与牙周潜力:

最大牙合力: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

牙周潜力(牙周储备力量):咀嚼各种食物时,并不需要很大的牙合力,牙齿和牙周支持组织尚有一定的潜力,

T-ScanⅢ数字咬合分析仪

咀嚼运动中的肌肉活动

肌电图描记法(electromyography,EMG),可表现肌肉和支配该肌的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1.肌电图检查方法

(1)下颌肌群活动的肌电检查

(2)运动单位电位检查

肌电图检查用的表面电极与针电极

2.咀嚼系统功能性肌电图

下颌各种颌位及运动中的肌电图:

姿势位、牙尖交错位

侧方运动、前后运动、开闭运动

1)下颌开闭口、ICP咬合时咀嚼肌活动

开口:二腹肌前腹、翼外肌(针电极记录)闭口:颞肌、咬肌

ICP咬合:颞肌、咬肌、翼内肌(针电极记录)(密集和高幅电位呈干扰型)

2)下颌前、后运动及前牙切咬时咀嚼肌活动

前伸:二腹肌前腹、翼外肌

后退:颞肌后束前牙切咬:颞肌、咬肌(较ICP咬合时弱)

3)侧方运动时咀嚼肌活动牙合

工作侧:颞肌后束明显电位,到侧方咬合时,颞肌前束及咬肌明显电位。

非工作侧:颞肌前后束、咬肌无明显电位;二腹肌前腹、翼外肌明显电位。

3.咀嚼活动的肌电图

咀嚼时正常EMG与异常EMG的区别1)正常的放电期与静止期分期明显2)正常的规则性和周期性保持时间较长

3)正常的ICO或非ICO作咀嚼负荷测试时,两则肌肉活动协调

第四节、咀嚼时牙的动度与磨耗一、咀嚼时牙的动度

牙齿轻微的生理性动度可缓冲较大的牙合力,调节牙的血液循环

在g力的作用下:水平方向动度切牙0.1~0.12mm尖牙0.05~0.09mm前磨牙0.08~0.1mm磨牙0.04~0.08mm

二、磨耗与磨损

1.磨耗(attrition)

磨耗: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

2.磨损(abrasion)磨损:牙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牙体损耗。刷牙嗑瓜子

最常发生部位:牙合面、切嵴、邻面(磨牙工作尖、下前牙切嵴磨耗较多)

乳牙的切缘磨耗

3.磨耗的生理意义:

通过磨耗消除早接触点,使牙合面广泛接触牙尖高度降低,减少侧方力保持临床牙冠和根比例协调邻面磨耗,可以代偿牙弓持续地向前移动,使前牙不致因后牙的推动而拥挤

4.过度磨耗引起的问题

前后牙都严重磨耗下牙弓前移,前牙多对刃

后牙牙合面磨耗形成前牙严重深覆牙合,髁突后移

侧方运动受限,磨耗不均,反向横牙合曲线;易出现牙冠纵裂

磨耗前

磨耗后

邻面磨耗:食物嵌塞,邻面龋,牙周炎,前牙拥挤

三、磨耗的评价

临床常用的牙合面磨耗分级:

0釉质无磨耗,牙合面/切缘形态完整

1牙尖釉质出现磨耗,牙本质未暴露

2牙尖部的釉质消失,牙本质出现磨耗

3牙尖全部磨耗,继发性牙本质暴露,牙合面失去原形,成光滑平面

4继发性牙本质磨耗,髓腔暴露,但为继发性牙本质所充满,牙活力减低或消失

第五节舌、唇、颊和腭在咀嚼运动中的作用

1.舌的作用传送食物搅拌食物选择食物和辨认异物挤压食物清洁作用

2.唇的作用感受食物温度和软硬度;转运食物;防止食物和饮料从口腔溢出。

3.颊的作用口腔前庭可容纳食物,推送食物至牙列间。

4.腭的作用与舌共同挤压食物;硬腭触觉敏感,辨别食物粗糙程度;分隔口腔和鼻腔。

第六节、咀嚼的作用与影响

咀嚼的作用1.咀嚼的消化作用:

1)粉碎食物,利于消化酶的作用,促进消化,增强味觉,满足食欲

2)反射性的唾液分泌。

3)使胃肠道德消化腺分泌及蠕动增加。2.清洁牙面和按摩牙龈。3.调节进出牙槽骨和牙髓的血液循环。

咀嚼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促进和维持牙合、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

1.消除建牙合初期少数牙的早接触或牙合干扰。从而建立正常的

牙合关系。

2.对颌骨结构及发育,有功能性刺激。

3.促进其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强代谢,促进和维持正常的牙合、颌、面的生长发育。

赞赏

长按







































北京白斑病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fl/90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