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麻醉学杂志》年第9期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外力冲击造成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8分且昏迷长达6h及以上的颅脑损伤[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失调,常合并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可引起脑血流量减少、脑灌注压降低,进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合理的液体管理是维持颅脑损伤患者良好的组织灌注和氧供的前提,也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每搏量变异度(SVV)作为功能性血流动力学指标,能较好地判断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状态,确定液体治疗的反应性[3]。本研究拟评价SVV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容量治疗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号为ChiCTR-INR-。

行急诊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Ⅲ级,受伤后24h内入院,术前GCS评分≤8分,CT等影像学资料证实患者为脑挫伤或各种类型颅内血肿,无其它脏器损伤或衰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5):对照组(C组)和SVV组。

患者入室后监测无创BP、ECG、HR和SpO2,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监测有创动脉压,G组同时连接FloTrac/Vigileo监测仪(EdwardsLifesciences公司,美国)监测SVV。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mg/kg、顺阿曲库铵0.2mg/kg和舒芬太尼0.5μ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ml/kg,吸呼比1∶2,调节通气频率,维持PETCO~40mmHg(1mmHg=0.kPa)。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监测CVP和补液、输血。行右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术,用于采集血标本。静脉输注丙泊酚3~6mg·kg-1·h-1和瑞芬太尼0.1~0.3μg·kg-1·min-1行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06mg/kg维持肌松。术毕保留气管导管送神经外科ICU进行观察。

C组补液方案:采用常规补液法,输入液体总量=补偿性扩容量+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丢失量[4];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醋酸林格注射液5~7ml/kg补充补偿性扩容量;术中根据失血量,静脉输注等容量羟乙基淀粉/0.4溶液补充继续损失量;根据4-2-1法则(第1个10kg按4ml/kg计算,第2个10kg按2ml/kg计算,之后按1ml/kg计算)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补充累计缺失量和生理需要量,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ml·kg-1·h-1补充第三间隙丢失量,维持MAP65~mmHg、CVP5~12cmH2O(1cmH2O=0.kPa)和尿量1ml·kg-1·h-1。若MAP65mmHg、CVP5cmH2O时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μg/次。SVV组补液方案:麻醉诱导前进行补偿性扩容量,同C组;术中根据SVV指导补液,当SVV13%提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于10min内静脉输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ml;当SVV≤13%时,静脉输注醋酸钠林格注射液2~5ml·kg-1·h-1维持术中液体输入量。术中维持MAP65mmHg,当MAP65mmHg时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μg/次。

分别于切皮即刻(T0)、开硬脑膜即刻(T1)、开硬脑膜后1h(T2)、关硬脑膜即刻(T3)和术毕(T4),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样和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分压(PjvO2)、血氧饱和度(SjvO2)、乳酸和PaO2、SaO2、Hb,并计算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

CjvO2=Hb×1.36×SjvO2+PjvO2×0.;

CaO2=Hb×1.36×SaO2+PaO2×0.;

Da-jvO2=CaO2-CjvO2;

CERO=(CaO2-CjvO2)÷CaO2。

分别于T0-2、T4和术后24h(T5)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样,抗凝离心后取上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β蛋白浓度,按照试剂盒(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操作。记录术中输液量、尿量、出血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分别于入室即刻、术后1、3、7和14d时记录GCS评分。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于出院前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估患者术后早期生存质量(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3分重度残疾;4分轻度残疾;5分恢复良好)。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各指标、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C组比较,SVV组T2,3时SjvO2升高,T2-4时CERO2降低(P0.05);与T0时比较,2组T2-4时SjvO2升高,T1-4时Da-jvO2降低,C组T3时CERO2降低,SVV组T2-4时CERO2降低,T4时乳酸浓度降低(P0.05),见表2。

与C组比较,SVV组T2时血清Sβ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T0比较,2组T1,2和T4,5时血清Sβ蛋白浓度升高(P0.05),见表3。

与C组比较,SVV组T2时血清Sβ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T0比较,2组T1,2和T4,5时血清Sβ蛋白浓度升高(P0.05),见表3。

与C组比较,SVV组术后3d时GCS评分升高(P0.05),见表5。

2组患者术后GO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表7。

2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未见脑水肿发生。

讨论

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是基于动脉压力波形来连续监测心排量及SVV的微创技术,可根据不同患者或不同时刻变化的液体需求进行个体化补液,具有准确可靠、操作简单的特点,因此本研究应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监测SVV。参照文献[5,6],本研究设定SVV为13%作为液体输注的临界值。

颈静脉球部血液为脑组织直接回流血液,不受颅外静脉回流血液的影响,其血液分析最适用于衡量脑组织的氧合以及脑氧流与脑氧耗的匹配[7]。SjvO2、Da-jvO2及CERO是反映全脑氧供需平衡即脑氧代谢的特异性指标。血乳酸作为糖无氧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反映组织灌注的重要指标[8]。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C组比较,SVV组T2,3时SjvO2升高,T2-4时CERO2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血乳酸浓度无差异,提示SVV指导下的容量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改善脑氧代谢,保证脑组织灌注。

研究表明,Sβ蛋白可作为判断脑损伤程度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标志物[9]。本研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β蛋白浓度,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测定,保证了收集数据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与C组比较,SVV组T2时血清Sβ蛋白浓度降低,说明SVV指导下的容量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减轻脑损伤。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与C组比较,SVV组术后3d时GCS评分升高,2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出院时GOS评分无差异,提示SVV指导下的容量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改善早期预后。

综上所述,SVV指导下的容量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可改善脑氧代谢,保证组织灌注,减轻颅脑损伤。关于SVV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容量治疗时的最佳目标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zl/141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