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脓肿在小儿比较多见,尤以新生儿及婴幼儿更为常见,特别是在妇幼保健机构,是很常见的门诊病人主要病因感染多来于肛管直肠壁,由于新生儿或婴儿肛管短,大便时肛管直肠黏膜容易外翻,加之皮肤娇嫩,如果用新布或吸收水分不良的布类作尿布,翻出的黏膜及肛周的皮肤易被擦破,细菌从受损处的膜、皮肤进入直肠黏膜下及肛周皮下,经血行、淋旦途径或直接蔓延,引起肛门直肠周围感染,而形成门直肠周围间隙的脓肿或皮下脓肿,小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比成人少见。也有人认为,半岁以内小儿肛周脓肿是接受母体的性激素引起,在半岁以内,小儿体内性激素一过性增高,因而易引发肛周脓肿,而半岁以后患儿发病率反而降低。表现肛周脓肿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软组织的感染相同。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胃纳不佳、呕吐。婴幼儿则表现为哭闹、拒食。局部表现为肛门周围皮肤有红肿热痛,晚期可有波动感。就诊较晚者,可见肛周皮肤有破溃流脓。治疗方法肛周脓肿应早期应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局部可行热敷,或用金黄膏外涂,以消肿止痛,同时盐水或肛肠洗剂坐浴使感染局限化。如果局部已有波动感,应行切开引流。引流应作放射状梭形切口,长度与脓肿大小一致。切开脓腔后作钝性分离,保持引流通畅,术后仍应继续用抗生素治,坚持用洗剂坐浴换药。术后以吃流质少渣饮食主,并应尽量保持大便通畅及伤口的清洁。由于婴儿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小,本人建议,先切开引流,如果术后形成肛瘘,待4岁以后,可以再次手术,寻找内口,根治肛瘘。一家之言,仅供参考,红根医生,助您成功。兰考县妇幼保健院:赵红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