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二院多看两眼的地方

眼仔

嘚啵嘚

78岁的孙奶奶没有想到,40年前绿豆大小的肿物,竟长满了整个左脸骨缝,以至于后来张嘴都难。近日,医院专家经过11个小时手术,为老人切除了罕见肿瘤,且有效保留了口腔基本功能。

40年前绿豆大的肿物,向内生长塞满老人半张脸

近日,医院收治了一名特殊的病人。“老人年近八旬,肿瘤在口腔内生长了40余年,填满了患者自颅底到下颌底的左全侧骨缝。”口腔颌面外科主任马平生说,经过检查发现,由于肿瘤被挤到咽部一侧,只能朝内部的骨头间隙生长,其间不断破坏组织,结结实实地填满了半张脸的骨缝。

孙奶奶的家属说,早在40年前,老人因为牙疼拔牙时,发现贴近上腭处有一绿豆大小的肿物。当时也不疼,所以没有在意。后来肿物持续增大并伴有痛感,但孙奶奶尚可忍受。近一年来,依靠口服消炎药减轻疼痛。但到今年春节前后,肿物疼痛加剧且明显增大,导致老人面部疼痛难忍,嘴只能张开一条缝。医院治疗时,医生只是给予了消炎处理,却从未考虑手术。后来在当地抽取组织病理活检,诊断为腭部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在口腔学上被界定为临界瘤,有恶变的可能。”马平生说,加上患者生活受限,只有尽快手术,才能让老人恢复正常生活。

11小时手术解除病痛,八旬老人迎来新生活

据了解,针对这种向内生长、塞满骨缝的肿瘤,在业内也极为罕见。因此,医院以手术风险大为由,婉拒了孙奶奶的家属。孙奶奶一家辗转来到了市二院口腔颌面科,数十年来,口腔颌面外科虽然收治过很多疑难病例,但孙奶奶的特殊病情,还是让专家们费了不少脑筋。马平生说,针对这种深入骨缝的肿瘤,按照常规手术,必须要用电刀进行断骨。但孙奶奶面部的肿瘤,已经生长数十年,深至颅底。如果断骨的话,几乎是半张脸全切。“肿瘤常年在骨缝间生长,导致硬度非常大,几乎与骨头结合在一起。”而最小的骨缝间隙,仅有几毫米,术中如何进行切除,也是个难题。加上老人的年龄较大,在控制手术风险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减轻孙奶奶的心理负担。

马平生说,由于手术涉及到眶底、颅底等大风险部位,所以术前组织了院内神经外科等多科室的专家,对手术方案反复讨论。经过和家属的充分沟通后,最终确定了多学科协作的手术方案。

经过11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孙奶奶左侧面部以下的肿瘤,被整个切除。此外,术中还进行了淋巴清扫、颅底清理及眶底修复术等。得知术后的病理检查,是混合性癌的结果,家属也十分庆幸,为老人实施了手术。“如若不然,老人今后还将忍受更多痛苦。”经过手术,孙奶奶的嘴已经能够张开,面部形态也得到了恢复,疼痛消失。目前,孙奶奶已经出院回家休养啦。

口腔颌面外科

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建立于五十年代中期,是河南省较早全面开展口腔诊疗技术的科室之一。拥有综合牙科治疗椅15台,开放病床20张,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拥有芬兰曲面断层机、进口种植系统、完善的消毒、灭菌设施等。科室承担“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序列治疗项目,在全国家“国际微笑列车”医院评比中获得第8名。   口腔科门诊环境优雅,技术精湛。开展诊疗项目有:口腔颌面部肿物及创伤的诊治、各类复杂牙齿的拔除;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各种活动义齿、固定义齿修复及种植义齿等修复;龋齿的治疗修复、牙周病的系列治疗等。   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传承历史、不断创新。特色:擅长唇腭裂序列治疗、面部美容整形、颧骨及下颌骨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其他开展的业务专长:口腔颌面、颈部创伤、口腔颌面颈部肿瘤、颞颌关节病及口腔颌面颈部感染等诊疗技术。

科室-       -

马平生,医院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河南省医学会口腔分会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口腔种植学组委员。

  从事口腔专业30余年,擅长唇腭裂修复和后期唇鼻畸形等先天、后天畸形的序列治疗,以及口腔美容整形、口腔颌面外科肿瘤诊治、面部创伤、面部肿瘤的治疗和疑难杂症的处理。省内率先开展新生儿唇裂的修复,微创进行颧骨颧弓及下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等。

联系

长按指纹“识别







































文案策划总监
白癜风早期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yy/82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