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运动系统检查法,最基本最基础的是 A.X线检查 B.理学检查 C.化验检查 D.肌电图 E.关节镜检查 :B : 2、运动系统检查法,最基本最基础的是 A.X线检查 B.理学检查 C.化验检查 D.肌电图 E.关节镜检查 :B : 3、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可把骨折分为 A.外伤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B.压缩性骨折和横行骨折 C.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D.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 E.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E :
4、骨骺分离,是属于 A.先天性发育不良 B.骨折 C.关节脱位 D.骨肿瘤 E.骨髓炎的一种类型 :B : 5、肘关节提携角,为 A.1°~5° B.6°~9° C.10°~15° D.16°~19° E.20°~25° :C : 6、“浮髌征”阳性,见于膝关节 A.少量积液 B.中等量积液 C.大量积液 D.滑膜增生 E.关节内粘连 :B :浮髌试验。患者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另一手示指、中指急速下压,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时为阳性。一般中等量积液(50ml)或以上,浮髌试验阳性。提示膝关节腔积液。 大量积液时,关节腔内张力增高,髌骨浮动的症状会消失。 7、骨科的理学检查,X线检查,和什么检查称为“三结合”检查 A.病理检查 B.实验室检查 C.关节镜检查 D.电生理检查 E.神经系统检查 :A :病理检查就是我们说的组织活检(比如骨肿瘤的活检),它和理学检查,X线检查,称为“三结合”检查 8、肌电图或诱发电位,主要是检查 A.肌肉损伤 B.肌腱损伤 C.骨关节损伤 D.炎症 E.周围神经损伤 :E : 9、肱骨下1/3骨折,哪项检查,简单实用正确 A.肱骨下1/3部位CT B.肱骨全长的X线正侧位 C.肱骨下1/3为中心MRI D.肱骨下1/3为中心,包括肘关节的正侧位 E.肱骨下1/3正侧,斜位X线片 :D : 10、腕关节的功能位,是背伸 A.5°~15° B.20°~25° C.30°~40° D.°~° E.0° :B : 11、跟腱反射,是检查 A.腰2神经根 B.颈6神经根 C.腰4神经根 D.腰3神经根 E.骶1神经根 :E : 12、测量两下肢真实长度时,一般误差不应超过 A.0.1cm B.0.2cm C.0.5cm D.1.0cm E.2.0cm :C : 13、所谓单腿站立试验,是用来测试 A.腰部是否有侧突畸形 B.下肢长短是否等长 C.髋关节的臀中,小肌功能及股骨头与髋的关系是否正常 D.臀大肌是否瘫痪 E.髋关节是否强直 :C :单腿站立试验,又称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臀中肌试验、Trendelenburg征。嘱患者先用健侧下肢单腿站立,患侧下肢抬起,患侧骨盆向上提起,该侧臀皱襞上升为阴性。再使患侧下肢独立,健侧下肢抬起,则健侧骨盆及臀皱襞下降为阳性。此试验反映髋关节的稳定情况,任何髋关节结构的改变(如先天性或外伤性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等)或肌肉的瘫痪、无力,而影响臀肌特别是臀中肌的作用,甚至发生麻痹性髋脱位时,本试验呈阳性。 14、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出现脊柱圆弧形后凸 A.类风湿性脊柱炎 B.青年性驼背 C.佝偻病 D.姿势性驼背 E.脊柱结核 :E :脊柱后凸分两种: 弧形后凸亦称圆背,见于椎体骨骺炎、姿势性后凸、类风湿性脊柱炎等; 角状后凸见于脊柱结核、椎体压缩性骨折等。 15、了解下肢和足血循环,最重要的检查是 A.足趾能主动活动 B.足是否肿胀或发凉 C.足趾被动活动是否疼痛 D.足背动脉触诊 E.腹动脉触诊 :D :足背动脉搏动,通过触诊,扪及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来了解足部大血管病变,这是简便的、传统的、也是有临床价值的检查方法。足背动脉搏减弱或消失与年龄关系密切。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往往提示患者有严重的周围病变,需要进行密切监测或进一步检查。
16、运动系统最重要的体征是 A.肿胀 B.波动 C.肿块 D.压痛 E.运动受限 :D : 17、测定大粗隆上移,可用哪种方法确定 A.BryAnt三角 B.ChAmBERlAin线 C.PAuwEls角 D.CoDmAn三角 E.SChmorl结节 :A : 18、运动系统理学检查次序是 A.触望动量,特殊检查 B.动量触望,特殊检查 C.望触动量,特殊检查 D.量动望触,特殊检查 E.特殊检查,望触动量 :C : 19、股骨干骨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时,为减轻骨折的症状,应采用 A.皮牵引 B.患肢抬高,置下肢外展屈曲位 C.髓内针固定 D.石膏外固定 E.夹板固定 :C :病理性骨折时,因骨本身存在病变,骨折愈合困难,采用内固定可使患肢的功能迅速并尽可能得到完全恢复。内固定不能永久性代替折断的骨骼,而只能作为临时的支撑。 髓内针内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内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范围有限,损伤较小;髓内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内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用髓内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内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内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在长管骨的最狭窄段(如尺骨、桡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胫骨的上、中1/3交界处)发生骨折,相应宽度的髓内针可直接紧密地嵌在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内层上,使针的横断面能起到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针的两端又能固定于松质骨中或进针处的皮质骨上,防止各种移位,是较理想的内固定。当骨折发生在长管骨的非狭窄段,虽不能依靠髓内针直接的弹性固定作用,却可依靠上、中、下三点固定作用而达到骨折的稳定
20、治疗骨折不可轻易切开复位内固定,最主要的原因 A.易损伤大血管,引起肢体坏死 B.损伤神经,引起肢体瘫痪 C.术中发生意外 D.影响骨折血运,导致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E.手术后发生感染,形成骨髓炎 :D :骨的部分血运来自骨膜与周围软组织,尽管在手术中注意轻巧仔细操作,但软组织与骨膜的剥离仍不可避免地会破坏血运,使骨折端的坏死区增大,引起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更严重的是切开复位术使闭合性骨折人为地变为开放性骨折,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为骨折部位的组织由于暴力的作用,本来已有严重损伤,手术势必增加局部损伤,影响血运,使局部组织抵抗力进一步降低,细菌更容易在切口内生长、繁殖。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严重,不但给伤员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还可能造成残疾。 21、不属于骨折治疗原则的做法是 A.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B.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 C.促进骨折愈合药物治疗 D.指导病人做肌肉舒缩锻炼 E.骨折复位后施以管型石膏 :C :
22、骨折后最易发生骨缺血性坏死的部位,是 A.股骨头 B.肱骨头 C.桡骨远端 D.锁骨远端 E.胫骨内踝 :A : 23、骨折引起脂肪栓塞是由于 A.病人肥胖 B.脂肪肝 C.骨筋膜室压力过高 D.创伤的应激作用 E.静脉压力增高 :C :
24、股骨闭合性骨折后,体温可能出现的情况 A.上午正常,下午高热 B.通常不超过38℃ C.时高时低不规则 D.常在38.5℃以上 E.一般低于正常 :B : 25、骨折病人长期卧床可发生 A.脂肪栓塞 B.创伤性关节炎 C.损伤性骨化 D.缺血性骨坏死 E.坠积性肺炎 :E : 26、骨折功能复位标准,正确的说法是 A.长骨干横骨折对位至少达3/4 B.下肢侧方成角移位不需矫正 C.前臂双骨折只需对位良好 D.下肢缩短移位成人不超过2cm E.旋转移位必须矫正 :E :骨折功能复位标准: 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l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地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l/3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
27、关于骨折的愈合,下列哪项不正确 A.多次手法复位,不利于骨折愈合 B.手术比手法复位,更能增加愈合机会 C.骨牵引过度可造成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D.内固定和外固定不充分不利愈合 E.适当功能练习有利于愈合 :B : 28、骨折临床愈合后,骨痂的改造塑形,决定于 A.外固定的牢固性 B.肢体活动和负重所形成的应力 C.局部血液供疵情况 D.骨痂的多少 E.是否配合治疗 :B : 29、股骨颈骨折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最高的是 A.完全性头下骨折 B.不完全性基底骨折; C.完全性基底骨折 D.不完全性经颈骨折 E.完全性经颈骨折 :A : 30、骨折的专有体征,是 A.疼痛 B.功能障碍 C.异常活动 D.肿胀 E.瘀斑 :C : 31、最容易引起骨折不连接的移位,是 A.成角移位 B.侧方移位 C.分离移位 D.旋转移位 E.嵌插移位 :C : 32、压缩性骨折,最常发生于 A.肱骨头 B.股骨头 C.椎体 D.腕舟状骨 E.足舟状骨 :C : 33、下列哪项骨折,为稳定性骨折 A.单一桡骨干的斜骨折 B.股骨干的横骨折 C.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D.尺,桡骨双骨的青枝骨折 E.股骨颈骨折内收型 :D : 二、A2 1、腘窝部软组织严重损伤伴有腘动脉断裂的患者就诊时,最简单直接的检测手段是 A.触诊足背动脉 B.拍X线片检查 C.观察小腿和足的肿胀情况 D.检查小腿和足的感觉 E.检查小腿和足的运动 :A : 2、股骨下1/3被砸伤患者,局部肿胀,疼痛,畸形,首先正确的检查是什么 A.包括胫骨上1/3在内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B.包括膝关节在内的股骨下1/3正侧位X线片 C.股骨下1/3横断面的CT D.检查有无骨摩擦音 E.检查有无异常活动 :B :患者考虑股骨骨折,关于骨折首选的检查是X线检查,同时应了解膝关节有无损伤 3、颈部疼痛,四肢无力2年患者,检查时出现第2肋间以下感觉明显减弱,对其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 A.胸椎的X线平片 B.颈椎的X线平片 C.颈椎的MRI D.胸椎的MRI E.全身详细的体检 :C :考虑颈椎病,需选MRI,它能够判断脊髓和神经根的受压程度和范围。 4、高处坠落致脊髓损伤的患者,来院后哪项检查,最能准确的确定脊髓损伤的平面 A.检查感觉平面 B.检查肢体的运动 C.检查肢体的温度 D.MRI检查 E.X线平片 :D : 5、8岁男孩,左大腿轻微外伤后,第2天出现局部明显肿胀,剧痛,不敢活动,高热,来院后,最有意义的检查哪项 A.测体温 B.拍X线片 C.超声探查 D.局部检查 E.分层穿刺 :E :急性骨髓炎的诊断为综合性诊断,有下列表现均应考虑有急性骨髓炎的可能。 (1)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表现。 (2)长骨干骺端疼痛而不愿活动肢体。 (3)病变区有明显的压缩痛。 (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5)局部分层穿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即在压痛明显处进行穿刺,边抽吸边深入,不要一次穿入骨内,抽出混浊液体或血性液作涂片检查与细菌培养,涂片中发现大量脓细胞或细胞,即可明确诊断。 6、男患。2小时前。右手中指被刀砍伤,致指深、浅屈肌腱损伤,来院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 A.详细检查伤口情况 B.有无骨折存在 C.手的休息位有无改变 D.手的功能位 E.有无指神经损伤 :C :休息位是由手部的各相互拮抗肌肌张力的平衡所决定的,如果损伤到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肌肉或肌腱时,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则改变了休息位而产生畸形,有些畸形是很典型的,这对诊断是很有帮助的。故首先检查患者的手的休息位有无改变。然后进行屈指肌腱损伤检查。 手的功能位是手部进行活动时最常采用的姿势,在此基础上,手部可根据不同功能的需要,能较快地变换不同的动作,以完成握、捏等功能。手部外伤后,其外固定或包扎时,应置于功能位,即使外伤后某些关节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的活动范围,也不致于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另外,功能位固定后,有利于关节功能的主动及被动锻炼。 所以,C选项是最重要的检查。 7、患者,1小时前,被他人刺伤左腹股沟中部,来院时,伤口有大量鲜血涌出,此时最先应检查的是 A.足部有否主动活动 B.触诊足背和胫后动脉 C.检查膝腱或跟腱反射 D.检查肢体感觉有无缺失 E.立即做X线检查 :B : 8、腰椎结核伴有右髂窝脓肿,检查时托马斯征(Thomas)阳性,说明 A.髋关节活动受限 B.右下肢有放射性疼痛 C.右侧髂腰肌受刺激 D.右股四头肌受刺激 E.臀大肌受刺激 :C :托马斯征(Thomassign)阳性:患者仰卧位,充份屈曲健侧髋膝,并使腰部贴于床面,若患肢自动抬高离开床面或迫使患肢与床面接触则腰部前凸,称Thomassign阳性。提示髋部病变和腰肌挛缩。 髋关节结核和结核伴有右髂窝脓肿在体征上均可出现Thomassign阳性。前者的原因是髋部病变,而后者的原因是腰肌挛缩。 本题中是腰椎结核伴有右髂窝脓肿,此时腰椎结核所致的椎旁脓肿穿破骨膜后,积聚在腰大肌鞘内,形成腰大肌脓肿,后向下流动积聚在髂窝内,可刺激腰肌挛缩,导致托马斯征阳性。 骨结核时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因为疼痛),此时提示存在髋关节结核。 9、要确诊为腰椎间盘脱突出的患者,手术前除实验室化验检查外,首先最应做的检查是哪项 A.肌电图 B.CT C.MRI D.腰椎管造影 E.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 :C : 10、颈6骨折脱位伴截瘫患者,检查时,股四头肌稍有收缩,但不有引起膝关节活动,这时的肌力应该是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缀 :A :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六级: 0级:无肌收缩,为完全性瘫痪 1级:有轻度肌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 2级 2-:不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2:不抗引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2+: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3级 3-:抗引力时有部分运动幅度 3:抗引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3+:抗引力抗最小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4级:抗引力抗中度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5级:抗引力抗最大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11、胸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双下肢出现完全性瘫,这时的肌力是几级 A.0级 B.1级 C.2级 D.4级 E.5级 :A :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六级: 0级:无肌收缩,为完全性瘫痪 1级:有轻度肌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 2级 2-:不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2:不抗引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2+: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3级 3-:抗引力时有部分运动幅度 3:抗引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3+:抗引力抗最小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4级:抗引力抗中度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5级:抗引力抗最大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12、男性,20岁工人。在工地右大腿被砸伤。当即不能站立,局部剧痛,用哪种检查最安全迅速,无痛,还可判断有无骨折 A.移动式小型X线机照像 B.检查有否骨磨擦音 C.检查有否异常活动 D.听诊 E.有否纵向压痛 :D : 13、胫腓骨中1/3骨折患者,复位后,用长腿石膏管型固定,4个月骨折愈合拆除石膏后,发现膝关节功能发生障碍,其原因是 A.肌肉萎缩 B.关节僵硬 C.关节强直 D.骨折复位不理想 E.骨折畸形愈合 :B :关节僵硬:患肢长时间因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变和周围肌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这是骨折和关节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及时拆除固定和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和治疗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 所以本题选B。 14、6岁,女孩,外伤致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5小时后出现手麻,主动活动障碍,手发凉,此时的治疗,应采取 A.立即拆除石膏,改用骨牵引治疗 B.观察2天,视情况采用相应措施 C.手术探查,手术治疗。 D.应用血管扩张剂 E.臂丛麻醉 :A :5小时后出现手麻,主动活动障碍,手发凉,提示石膏外固定导致患肢的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拆除石膏,酌情处理。 15、男性患者,因外伤致股骨内外髁骨折,关节面不平,相差0.8cm,虽经治疗,骨折移位未见改变,最可能出现的晚期并发症,是 A.骨化性肌炎 B.褥疮 C.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D.膝关节僵硬 E.膝关节外翻畸形 :C :本题选C 膝关节的创伤是本病的直接原因,如关节内骨折,骨折愈合后,不光滑的骨面会损伤关节面,又如陈旧破裂的半月板也会磨损关节。 本题中患者主要提示的是关节面不平易导致的并发症,所以,考虑选C比较合适。 16、男性,26岁。因外伤造成左肱骨干骨折,来院时检查,上臂较对侧短4Cm,有轻度成角畸形,听诊骨传导音明显弱,骨折的移位是 A.短缩移位 B.混合移位 C.侧方移位 D.成角移位 E.分离移位 :B :上臂较对侧短4cm(提示缩短移位),有轻度成角畸形(提示成角移位),听诊骨传导音明显弱。故为混合移位。 17、某工地,工人因外伤致股骨干闭合性骨折,医院途中,应该 A.用木板床运送 B.置左下肢外展屈曲位 C.置左下肢内收内旋位 D.人力牵引置下肢中立位 E.将左下肢和右下肢捆扎一起 :E :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扎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固定目的。其他选项在该题目中的意义仅仅是干扰项,没有明确的意义,单侧下肢骨折,医院的途中我们首要应该做的就是与另一侧肢体的捆绑固定工作,防止因骨折引起的血管、神经的损伤。 18、运动员百米赛跑途中突然闻及左膝撕裂声,然后倒地,查体左膝不能主动伸,X线片显示髌骨中段骨折,考虑造成骨折的原因是 A.直接暴力 B.间接暴力 C.病理性骨折 D.肌肉拉力 E.积累性劳损 :D : 19、26岁女性,3小时前摔伤左前臂,来院检查发现前臂肿胀,瘀斑,剧痛,并有短缩成角畸形,诊断首先考虑 A.前臂软组织挫伤 B.尺神经损伤 C.尺桡骨双折 D.桡骨骨折 E.尺骨骨折 :C :本题选C。题中患者有成角畸形,提示存在尺桡骨双折。 同时在解剖学上尺桡骨之间由坚韧的骨间膜相连。由于尺骨和桡骨均有一定的弯曲幅度,使尺、桡骨之间的宽度不一致,最宽处为1.5-2.0cm。前臂处于中立位时,骨间膜最紧张,在极度旋前或旋后位时最松弛。当单一尺骨或桡骨骨折时,暴力可由骨间膜传达到另一骨干,引起不同平面的双骨折;或发生一侧骨干骨折,另一骨的上端或下端脱位。(注:其解剖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容易发生双骨折)
20、45岁男性,车祸3小时入院,诊断:骨盆骨折,左股骨干骨折及左胫骨开放性骨折,首先应密切观察的,是哪种并发症 A.休克 B.泌尿系统感染 C.创口感染 D.疼痛 E.坠积性肺炎 :A : 21、40岁男性,一年前因胫腓骨骨折,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现检查见骨折处有反常活动,X线显示胫骨上下端髓腔被硬化骨封闭,骨折端有3mm间隙,并向后成角15°,其治疗应采用 A.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B.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C.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 D.切开复位,外固定 E.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加外固定 :E :X线显示胫骨上下端髓腔被硬化骨封闭,骨折端有3mm间隙,并向后成角15°提示手法复位有移位,没有达到解剖上的复位,所以需要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加外固定,在手法复位失败,造成骨折端愈合不良或者骨坏死时可以采取将其他部位良骨植入。 22、右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清创后复位,石膏外固定后36小时,患者高热,脉快,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伤口剧痛。有大量恶臭渗出液,X线片显示皮下有气体,触诊有握雪感,应首先考虑 A.血肿吸收 B.组织坏死 C.伤口严重化脓感染 D.气性坏疽 E.骨筋膜室综合征 :D :气性坏疽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23、一名前臂骨折患者,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5小时,感觉剧痛,手指麻木,肿胀,活动不灵,其主要原因是 A.神经损伤 B.神经受压和静脉受压 C.动脉受压和静脉受压 D.静脉受压 E.动脉损伤 :C :正确答案选C. 手指麻木是由于手指缺血,是动脉受压的表现。神经受压应该是局部感觉受损,感觉减退,而不会感觉剧痛。 血管损伤程度可为受压、挫伤、撕裂或完全断裂。动脉损伤后伤肢剧痛,脉搏减弱或消失,肢体远端苍白、麻木、发凉;静脉损伤则伤肢明显肿胀、瘀血、紫绀。 24、50岁男性,外伤后致胫腓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经治疗,3个月后X线片复查见,骨折略有移位,骨折线清晰,你认为影响骨折愈合的最主要的原因 A.年龄较大 B.骨折段血液供应不足 C.伤口有感染 D.周围软组织挫伤严重 E.骨折复位不良 :B :正确答案是B 胫腓骨中下1/3骨折时,很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骨折不愈合。这主要是由于胫骨的滋养动脉从胫骨中上1/3交接处后方的滋养孔进入骨内,在胫骨骨密质内下行3-4厘米后,进入骨髓腔。在胫骨中下1/3骨折时,滋养动脉容易发生断裂,由于胫骨骨干下1/3处无肌肉附着,从骨膜来源的血液供应不足,所以容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正确答案是B。 三、A3/A4 1、车祸造成右小腿中上段皮裂伤,短缩,成角畸形并有骨外露 : : 1、来院后,首先应用哪项理学检查 A.量诊 B.触诊 C.动诊 D.听诊 E.望诊 :E : 2、理学检查后,还要作哪项最必要的检查 A.右小腿中上1/3为中心的包括膝关节在内的X线正侧位平片 B.CT C.血常规检查 D.电生理检查 E.右小腿的全长X线正侧位平片 :A : 2、男性,30岁。车祸2小时后来院,一般情况尚好,右小腿中上段皮裂伤14Cm,软组织挫伤较重,胫骨折端有外露,出血不多 : : 1、在进行X线片检查前,应该进行的处理 A.行简单的外固定及局部包扎 B.行气压止血带止血 C.急送手术室 D.石膏固定 E.跟骨结节牵引 :A :首先车祸2小时的病史,右小腿中上段皮裂伤14cm,时间上可以给于清创术.又因为胫骨折端有外露,故应该骨折复位. 外固定支架的适应症:如果在正位和侧位X线片显示三块以上的皮质粉碎,同时桡骨缩短5mm以上和(或)桡腕或桡尺关节内受累,建议用外固定支架恢复桡骨解剖。其次,在优势手损伤的年轻病人,当桡骨远端关节内和(或)严重粉碎骨折时,应选用支架固定,必要时同时采用附加技术。此外,在伴有软组织肿胀高能损伤的骨折、神经压迫、开放骨折、双侧骨折,亦是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主要适应症 2、此时最佳的处理方法,是 A.清创术,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 B.清创术,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 C.清创术,骨折复位,髓针内固定 D.清创术,夹板固定 E.清创术,石膏管型固定 :A : 四、B 1、A.垂腕垂指畸形 B.爪形手畸形 C.猿手畸形 D.锅铲畸形 E.以上都不是 : : 1、尺神经损伤 :B : 2、桡神经损伤 :A : 2、A.内骨痂 B.外骨痂 C.两者都有 D.两者全无 E.纤维组织钙化 : : 1、膜内化骨 :C : 2、软骨内化骨 :D : 3、A.粉碎性骨折 B.病理性骨折 C.疲劳性骨折 D.压缩性骨折 E.撕脱性骨折 : : 1、肌肉拉力可引起 :E : 2、直接暴力可引起 :A : 3、骨组织疾患可引起:B :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