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839605.html

打造首个医疗原创新媒体

报道中国最顶尖医疗团队

提供服务性最强就医指南

寻访中国顶尖医疗团队——

本期人物:首都儿医院·呼吸内科

曹玲

大医生兵器谱主笔

丁姗姗

新媒体编辑

雪酱

摄影

于佳

曹玲的五官柔和,没有一丝凌厉。交流时,带着笑意的脸上总是散发着一种“岁月静好”的优雅气息。就像玉石般,在她“治愈系”的温润外表下,这个拥有三十余年临床经验的大医生,拥有着一颗坚韧豁达的心。

年,不到四十岁的曹玲开始担任首都儿医院(以下简称首儿所)呼吸内科主任,十余年,无论诊治各种疑难病例、钻研各种前沿技术、还是带领科室向前发展,她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笔者跟访的日子里,“效率”“坚持”和“用心”——是曹玲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她说,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她要用最高效的方式,帮助更多的孩子解决病痛。

高效的

温暖者——

没有特定安排的时候,曹玲会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身为科室主任,她的诸多工作都只能抽空完成——修改论文、准备课件、协调病房事务……电脑桌面上,一个个不同门类的文件夹被归纳得整齐有序,偶有同事进来询问或查找资料,她都会迅速从忙碌中抽离,闲谈间轻点几下鼠标,相应的内容便迅速出现。

谈及自己的“快速检索”,曹玲浅笑。“我喜欢什么事情都做得顺畅,有条理、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曹玲口中的“顺畅”和“高效”,在她的门诊中体现得更甚。

首儿所的门诊楼总是拥挤不堪,楼道内挤满了面色焦急的家长。孩子的哭闹、医生的问诊、家长的咨询……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大多数的诊室内总是充斥着焦躁和嘈杂。

每周曹玲都会出两个半天的门诊,最多的时候一上午会挂出将近40个号,尽管患者众多,但不足十平米的诊室空间被曹玲规划得像流水线。

引导患者——简单问诊——书写病例,这些必需却又繁琐的工作先由进修医生或助手分工“作业”,就连她们在诊室内所处的位置都是以最合理的顺时针方向排列,间隔出恰到好处的距离,一本本蓝色的病例夹着各种化验单据,像流水线一样传递到曹玲手中。

曹玲说,这种模式她已经沿用了十几年。“这样做效率最高,节省下来的时间能给更多的孩子看病。用这招儿,这么多年的门诊基本没有混乱过。”说到此处,曹玲扬起嘴角,脸上划过一丝顽皮而得意的笑容。

研究生谭珊珊已经跟随曹玲出诊数月,她说正是通过这种高效的模式,才让自己看得更清楚、学得更快。

“最初我没有太多经验,依然按照之前学院派的思维一项项地问诊,没想到在一个小间隙,曹主任转过身来,小声告诉我如何才能又快又准地问到点子上,比如夜间咳嗽还是白天咳嗽、用药时间是否规律、准确等等。”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谭珊珊至今感触颇深,“有时候病人稍少,我以为曹主任会趁机休息片刻,真的没想到她一直在仔细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xg/150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