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于直截了当 有些对白就是照本宣科,直白得令人尴尬。听起来也有娇揉造作之感。 例如:珍妮走进房间,卡洛斯冲她微笑。 卡洛斯:珍妮弗,我很高兴看到你。我是如此爱你。为了见到你,我已经等待多时了。 这样的对白的确令人尴尬,毫无婉约精致可言。 如果表现为他压抑太久,突然一时语塞,也许就更具效果。或者他先将她一把抓过,一言不发,过一会儿再说。 卡洛斯:你知道吗?一看到你我就控制不住自己。 然后二人拥抱。 当然,行胜于言。但如果对白能为人物的行为增添有力的补充,那真得上锦上添花。珍妮弗懂得他的意思,观众们也照样能懂。轻描淡写、出乎意料的回答以及对于人物潜意识和内心世界的表述也可以营造出这种婉约之美。 二、过于零碎 这样的对白显得磕磕绊绊,一人一句,一句一两个词,如此回合往复,拖拖拉拉。纵观整个剧本,更像一部品特派风格的舞台剧,而不是地道的电影作品。 下面的例子就是过于零碎的典型。 德鲁:我饿了。 凯特:我也是。 德鲁:出去吃饭吧。 德鲁:去熟食店如何? 凯特:好。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为对白提供一个真实可信的动机。人物在言谈时了需要动机和意图结合其既定的思维和行为样式。 举例而言,在早先的情节中,德鲁正在检查冰箱里的东西,然后就说: 德鲁:嗨,这里面没东西啦。出去吃吗? 凯特:嗯,我都快饿昏了。 德鲁:熟食店吃起来如何? 凯特:那儿的鸡汤味道棒极了。 接着二人冲出房门。 总之,对白是在每时每刻建构真实感的基础。它应该能发动人物身上的最具效果的行为举止和反应。 三、过于重复 如果一个人用很多种方式反复自己的话,这样的对白就是过于重复。人物口中的赘余的信息和重复性的话语如同鸡肋。 伊莲娜:我在旅行中玩得很开心。这真是迄今为止我最棒的一次旅行。 阿蒂:我很高兴你喜欢这次旅行。 伊莲娜:离家出游的感觉太好了。这次旅行棒极了。 看起来好像编剧不知道人物下面要说些什么,于是就仰仗着先前的对话白原地踏起步来——或者他恐怕观众们不明白“其中深味”,所以让剧中人物不断地强调。 一种解决方式就是回到剧本中清晰地促进每段对话——或者干脆把多余的部分删掉。下面是改动后的版本。 阿蒂:你一定玩得很开心。我从没见你这么放松过。 伊莲娜:这真是太美妙了。但这结束了,我真难过。 这种简单的交流就能改变整个对白的效果。在戏中,一个人总要对另一个的心理和物理处境有所反应。至于“其中深味”的东西,你就应该在剧本中做好预先的铺垫。这样,即便看似再再平常的一段台词也足够让观众们恍然大悟了。 四、过于冗长 冗长的对白听起来就像是鸿篇大论或学术答辩。这不仅令人物行为停滞不前,而且还经常有罗嗦说教之嫌。 首先看看下面这段对白: 杰西卡:(对安娜说)你没有得到那个位置,就是因为你是个女人,而不是出于什么其他的原因。如果你是个男人,你就会拥有那个位置。别让他们那样对待你,转身回去,继续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我饶不了他们,我向你保证。我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告诉我,要小心那些性别岐视者。你必须昂首挺胸,让他们知道你永远不会屈服于那些不公的待遇。 这段话力图取代视觉情节,将千丝万缕的思想杂揉一处,但却没有为角色的过渡和反应留出适当的间隙。 如果在每段思想的结尾点缀一些演员反应和表演指导,效果就会更好,这段台词也会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可做如下改动: 杰西卡:(对安娜说)如果你是个男人,你就能得到那个位置。 安娜装作没有注意,她没心思听杰西卡的长篇大论, 杰西卡:(同上)不要让他们那样对待你。回去继续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安娜一言不发。杰西卡知道她无处可去,走到她朋友身边,语调轻柔却不失紧迫。 杰西卡:(同上)我从来对那性别岐视的人保持警惕。要让他们知道,你不会屈服。 一个停顿,然后安娜回转身来看着自己的朋友。信念已经牢牢地扎根在她的心里。 总之,就是要把情绪上的反应融入对白中,而且尽量删繁就简。 不是所有的长篇大论都不受欢迎,法庭戏就是个例外。另外,说话时的情绪反应也可以为对白的语境增光添色。例如,杰西卡就可能用愤懑不平的语气把这段台词一股恼倾泻出来。如此的情绪表现一定与她的处境密切相关。如果真如此处理,倒也可以自圆其说。 五、过于雷同 有时候每人个人物的话听起来都大同小异。他们的对话也彼此雷同。 照此下去,人物的个性必然丧失殆尽。比如下面这段对话,你能区分这两个对话者吗? 本:嘿,你赌赛车了吗? 阿莱克斯:是呀,我赌了。你呢? 本:是呀。你赢了吗? 阿莱克斯:没。越想赢就越赢不了。 这些人物听起来简直如出一辙,说的还多是废话。要想克服这个毛病就要在戏中让人物心理更丰富一些。人物的动机、意图和急迫感都要反复推敲。 本和阿莱克斯性格不同,心态的表达也应通过截然不同的语言结构。可以做以下改动: 本:(试探性地)你赌赛车了? 阿莱克斯耸耸肩。 阿莱克斯:当然。 本:赢了吗?阿莱克斯? 没有回应。接: 阿莱克斯:这次没赢。越想赢的时候越赢不了。 本走过去,安慰性地拍拍他的手臂。 冲突被隐藏起来。在设计对白时,千万记住你的每个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非常微妙复杂的。 六、过于呆板 这样的对白听起来就好像摘自历史书、诗歌、报纸或者语法书,但就不像人嘴里说出来的。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呆板的对白: 杰弗:为你提供我对于事件的解释是我的责任。你是惟一一个可能接受这些观点的人。你必须听好我的话。 除非杰弗这个角色迂腐到了极点,否则用口语化的、一针见血的表达会更恰如其分。 杰弗:你给我听好的! 此言一出,无需它语。不要担心对白中出现自相矛盾的说法,真实生活中的人就是这么说话的。 在阅读对白的时候,你应能从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态和动作。如果言词过于呆板迂腐,你就应该即兴表演出人物的行为,从而体味出自发性更强的感受。 比如,当你伏于书案独自工作的时候,你就可以想象某个角色身处不同矛盾冲突中的情景。之后,你也许就会讶异于自己竟能把这个角色了解得如此透彻。 七、过于说教 这个毛病是同“太过直接”“冗长”“长篇大论”和“过于呆板联系起来。人物总是显得郑重其事、头头是道。他或她已经无法称之为一个立体的人,完全退化成编剧意识思想的代言人。 下面这段话就有说教意味过重的嫌疑: 麦克:你知道罪犯一旦逃跑将会怎样?他们要么待在监狱,要么就会对社会的每个角落产生威胁。只要我们拥有更加有力的立法者和法律,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一个人要义正辞严,也不必如此振振有词。如果麦克咆哮起来,也绝对达意: 麦克:一定要把这个混蛋关起来! 对白的真正内涵与情节的铺陈展开息息相关,并且应和贯穿整个故事的人物动机和行为保持统一。 八、过于内省 这个问题一般集中出现在某人自言自语的人物身上。 比如下面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米歇尔:(自言自语)哦,现在我真希望能和他在一起。 不少编剧肯定已经战战兢兢了:一个人是不是总要自言自语呢?显然并不常见。即便出现这样的情况,说出的话也不可能是完整的、有逻辑的句子。此时逻辑是与情绪对立的。戏剧中常见的莎士比亚似的独白与影视作品的表达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如果人物能在独处的时候多一些行为动作,看起来就会更加合理可信。也许,米歇尔可以先瞥一眼照片,然后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再次强调,行胜于言。 九、过于缺乏连贯性 这意味着一个言行相抵,说着一些不符合自己个性的话。有些情况是由于故事中缺乏适当的过渡。 下面这个例子中人物对白和态度的转向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杰森:我希望你们能听从我的劝告。 珍妮弗:不!卡洛斯和我还有更好的事要做。 杰森:我说这些都是为你们好! 珍妮弗:好吧,我们就照你说的做。 可见,这里思想转变的速度简直匪夷所思。如果能在这段戏中添加一些过渡,再融入一些适当的动作和反应,效果就会更好。 可做中下改动: 杰森:我希望你们能听从我的劝告。 珍妮弗:不! 她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看到了他眼中的伤害。接着她努力要有所解释。 珍妮弗:(继续)卡洛斯和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这显然没有用,杰森说话时尽力掩饰住紧迫感。 杰森:我说这些都是为你们好! 一段漫长的停顿。珍妮弗转过身来,走向长椅,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终于: 珍妮弗:好吧,我们就照你说的做。 有时候,要想避免对白中前后矛盾的情况,对于人物内动机和心态的分析必不可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并不复杂,无非是搭建更多过渡,为人物的发展设置更多铺垫。 十、过于虚假 这个条目中包括所有让剧中人听起来不真实的毛病。你可以通过大声朗读的方法来检验台词的真实度。它听起来就应该像一个真实的人对于所见所闻的反应。 如果发现了问题,如何补救? 答案是:即兴表演剧本。 大声朗读或者在电脑里把同样的角色放置于不同的冲突中。在剧本中,冲突应表现为人物意愿间的直接矛盾,因为每个人的意图都截然不同。也许会需要两三页的篇幅来解决两个人的矛盾。其中一个人屈服了,或者离开了,或者双方都妥协了。总之,结果并不重要;但是,对白、对机和行为必须前后一致,合情合理。一旦你明白人物个体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你就能把握住人物的整体了。只有对人物动机、意图和态度有了深刻的理解,你的对白才称得上创意十足。 来源:《电视与银幕写作--从创意到签约》理查德·A.布鲁姆/著徐璞/译 赞赏 长按治好白癜风需要多少钱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