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了帮助全国医科院校、医疗机构、SP会员单位和教学基地的医护教学人员及时获取更多学习信息,SP教指委将不断提供优秀的医学论文精品汇编供大家参阅。以下是我们推荐的论文汇编之一: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李雪波 ——医院骨科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植入1个可以活动的装置代替原来的椎间盘,以实现保留病变节段颈椎运动功能,减少相邻节段出现继发性退变的目的,而且不用取骨,避免了由于植骨融合取骨导致的疼痛、感染,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生活,是一种全新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方式。我科年3月至年4月对21例颈椎病患者实施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效果良好,现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25个节段),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6-65岁,平均50.5岁,脊髓型颈椎病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单一病变节段者17例,双节段受压4例。 病变节段位于C3-7。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 1.2手术方法简介在全麻下取仰卧位,C臂X线机透视定位使颈椎目标间隙处于一条直线上,以病变为中心,经颈前入路显露椎体前方。常规切除椎间盘组织,注意勿损伤上下终板。用中心定位器、角度测量器等辅助定位,用适宜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入并在假体前方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瓶并分层缝合。 1.3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击碎功能明显改善。0dom评级18例优,3例良。复查时X线摄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生假体偏移或下沉。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一项新手术,患者患病时间长,对该手术效果和成功率持怀疑态度,担心手术失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我们耐心与患者交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前护理麻醉方式,手术的必要性、方法、优点及术后康复程序、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创造舒适的环境,取得家人的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气管推移训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要求患者颈部轻度过伸仰卧,同时为了暴露椎体,需较长时间将气管向左侧(切口在颈前右侧)牵拉。为了适应手术中的牵拉,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气管推移训练,向患者讲明气管推移训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导患者用自己2~4指的指尖将气管及食管持续地由右向左推移,必须过中线,每次15~20min,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至30~60min,严格训练3~5d。以减轻手术中牵拉气管所造成的不适及损伤,为手术创造条件。训练时注意切勿损伤皮肤。 2.1.3呼吸练习:因术后患者伤口疼痛,常需采取连续轻声咳嗽,以利痰液排出,术前指导患者进行类似的咳嗽练习,同时让患者反复吹气球,进行深呼吸练习。术前需戒烟,讲解吸烟对本病的危害,取得患者的合作。如有慢性支气管炎则需治疗,以利于减少术后痰液量,缓解排痰困难。 2.1.4唤醒试验练习:术前训练患者听命令动脚趾,以便术中及术后能正确理解医务人员的命令动脚趾,以及时发现脊髓有无损伤,减少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护理:保持颈部制动,术后立即采取仰卧位,用颈托固定颈部,搬动患者时保持患者颈、肩、躯干在同一水平面上,即颈部自然中立位。两侧劲旁各放置自制沙袋1只,以固定头部。术后24h原则上尽量少搬动患者,翻身时需由护士协助,侧卧时颈部垫枕,避免过度屈伸和旋转,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在翻身时出现呼吸困难,立即将患者放平,并给予氧气吸入,观察呼吸情况。 2.2.2一般护理术后第1天开始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给予雾化吸入,2次/d,防止喉头水肿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确保引流通畅,正常50~ml/d,色淡红,若引流量ml/d,色鲜红,应及时处理。本组2例术后当天引流量多,血压偏低,及时予以输血后病情稳定,未发生并发症。术后24~48h引流量≤30ml即可拔管,本组患者均于24~48h拔出引流管。术后3~5dX线摄片了解人工颈椎间盘的位置。 2.2.3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2.2.3.1脊髓神经根受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稍有不慎即有可能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术后也可能冈水肿、血肿压迫脊髓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术后72h内定期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让患者活动脚趾及进行触摸,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是否存在;有无恢复活动的足趾感觉运动功能出现减退或消失迹象,以及局部切口触压痛明显等。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处理。本组均无脊髓神经根受损的发生。 2.2.3.2人工颈椎间盘滑脱:人工颈椎间盘滑脱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早向患者说明预防滑脱的重要性,使之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并告知患者具体注意事项,以加强防范意识。给予正确的体位护理,术后2~3d病情稳定者行X线摄片,正常者佩戴颈托下床活动。颈托对术后的颈椎可起到制动作用,短期内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单个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颈托佩戴时间为10~15d,多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者则为15~28d。本组无1例人工颈椎间盘滑脱。 2.2.3.3椎间隙感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一旦发生椎间隙感染,不仅手术失败,同时也对患者生理、心理、经济上造成极大的损伤,故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全身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动态观察切口局部状况(包括红、肿、热、痛等)。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发生。本组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 2.2.3.4颈前血肿及喉上、喉返神经损伤: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有无呼吸困难,了解患者的发音和吞咽情况,鼓励患者发音,判断有无声音嘶哑或音调降低、误咽呛咳,及早发现异常并通知医生处理。本组1例出现喉上神经牵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声调降低,3d后逐渐恢复。 2.2.4功能锻炼: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的目的在于调整活动协调性,改善全身机体状态,需加强早期功能锻炼,提高早期恢复的能力。①术后第1天即可在颈托保护下适当坐起,进行主动或被动屈伸旋转肢体各关节,进行肌肉按摩,保持关节功能位。②术后24h在颈托制动下下床活动,尽可能减少头颈部的活动次数和幅度。③进行拇指对指、握拳、伸指训练,增强手的灵活性及握力,4次/d,每次20min。④术后第3天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适度进行颈部肌肉及向左、向右、向前、向后旋转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耸肩、放松运动,4次/d,每次20min。⑤鼓励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及足背伸练习,增强下肢力量,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2.2.5出院康复护理:①1个月内戴颈围保护颈部,避免颈部过度屈伸和旋转活动。颈部旋转活动度不宜过大,以患者耐受为宜,动作轻缓。②进一步加强上肢肌力和手的训练,如针线活、写字等精细活动训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伏案时间不宜过长,每隔1h进行颈部活动。④术后2个月内注意乘车安全,防止紧急刹车引起颈椎骤然过屈过伸。 (以上文章节选自《中华护理学会百年庆典-论文汇编》; SP教指委向原作致敬!) 欢迎南昌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