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一直记得,那年8月,走进中国银行,进行一场形式上的面试。说是形式上,是因为对结果并没有悬念。我学的是涉外饭店管理专业,那时我们毕业还包分配,我也知道被分配到了当地最有名的酒店,那时唯一一家三星级,涉外,其实很合乎我自己的希望,不过我爸爸不同意,他说做旅游太苦了,不能去。所以他作主,帮我联系两家单位,一家是劳动局,局长是我爸爸的朋友,一家是银行,也是爸爸朋友的关系。两家都不错,所以当时的准备就是哪家通知得早,就去哪家。所以就进了银行。小城市,关系网,我并不发愁没工作,就按我爸的要求做了。我面试的经历很少,而且基本是形式上的。银行这个工作,是靠关系,从银行离开后的两个单位,也是因为关系,找上门来的机会,对我来说是无可无不可。再到了后来,就是靠实力了。我在工作上,其实受我爸爸的影响很深。他是一个特别认真负责的人。他做建筑,曾经负责监工过我们当地的第一百货大楼,那个楼是真坚固。他对豆腐渣工程深恶痛绝,说自己手下绝对不能出现这样的东西。我听从他的命令,委屈地进了银行,正式上班前一个晚上,他把我喊过去,很严肃地告诉我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要尊重行里的前辈,要有眼色,早晨要早点上班,打扫卫生(直到我离开银行,行里也并没有专职的保洁工人),帮同事们洗杯子,工作不能马虎。他说,在家里怎么娇气都可以,但是到单位,得把自己当大人看。这对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思想奠基。我的确是按他说的做的。不是金融科班出身,什么都不懂,一切要从头学起,好在行里给了充足的培训机会,入行一周,就被派到泰安中行去学习,为期一个月,全面地了解了中国银行的各种业务。不过学的也只是知识层面,回到行里后,开始练习各种技能,比如点钞、计算器、手写大小数码字等等,而且,都要考试,达标才能上岗。我最开始也是练得苦不堪言,但是本着认真态度,兢兢业业地练习,所有要求的技能全部合格。我爸爸教我的,其实就是六个字:“干一行,爱一行。”我贯彻这个精神,一直到年,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前。年,我一来是因为身体健康原因,二来也觉得积累多年,羽翼丰满,顺势成为了自由职业者。直到如今。在那么多年的历程中,其实很多工作也都是被动选择的:离开银行进入IT业,是前同事的介绍。进入金蝶,是因为在代理公司表现出色,被分公司邀请,后来又被总部邀请。在金蝶9年9个月,历次工作变迁,除了最后两次,其实也都是被安排的,年回到总部重新去做知识管理,年做投资,倒都是自己的选择。我从来没有厌恶过工作。虽然也有很多疲累和无力的时刻。我始终觉得工作非常重要。特别记得,工作以后第一次领到工资,全花光了,给全家人买了礼物,给外公外婆小姨三姨都买了礼物,甚至还包括姐姐的男朋友。那种感觉很兴奋,感觉真正变成了大人:即使在上大学的时候,外婆也还是给我发压岁钱,我说长大了,不能再要了。外婆说,傻孩子,只要还没工作,就还是个孩子,得领压岁钱。我领工资了,可以给外婆买东西了,不再是个孩子了。我也按月给妹妹零花钱,有种给她发工资的快乐,因为她还在上学,属于小孩子。我觉得工作挺好啊,虽然的确是挺辛苦的,但不是因为都不懂、要从头学吗?学会了就很有成就感啊。同事们人都很好,上班也不远(后来行里搬家了,离我家更近),还能赚钱。2在银行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前写过《银行工作时期陷害我的同事,现在过的还好吗?》还有其他很多让人不开心的事,但,不能因为一些挫折,就不工作了吧?也有特别辛苦的时候。我做计划统计的时候,半年和年终都要进行决算,肯定是要熬通宵,因为要等数据做报表,通常是到凌晨才能够出来数据,然后汇总完上报结束,就到了早晨了,这才能回家睡觉。类似的,每个月底也都要加班。不过的确也没觉得有什么。毕竟不是天天加班,仍有大把的闲暇时间。即使如此,我姐姐妹妹的工作都不像我这样辛苦,所以我妈妈很心疼,每次决算完回到家睡觉,她都给我关好门,让家里人声音轻点,别吵到我补觉。现在回想,那点苦,真是算不了什么,因为进入IT行业后,加班、熬夜,都是平常事。在银行八年半,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计算机相关,特别是上网。所以后来有能力离开银行。我们科里有很好的学习风气,大家忙完手头的工作,通常是人手一本书,有的考金融自考,有的考职称,科长也经常组织我们去企业,请企业高管和资深财务管理人员给我们讲解相关知识,这些,后来我进入IT行业后,都派上了用场。年,我借裁员之机离开银行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极其逍遥自在,天天泡图书馆,读了不少书,其中有本《魔鬼训练》(这本书我后来没找到过)对我来说非常重要,里面有两句话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办公室是最诗意的地方。善于从工作中学习的人,是别人付学费让他成长(大意)。我觉得,哇,就是这个道理啊!那时候我虽然还没有接触知识管理,但是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技多不压身,学到的知识是跟着自己走的。所以我非常认真地工作,但并不认为是给行长工作,我觉得拿一份工资,要尽自己的本分,另外学习也非常有用有意义,以前上学的时候,不爱学习,是因为不明白学习的价值,工作两三年以后,应该学什么,突然间明朗起来,于是有了学习的动力。想想很好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每逢计算机课、会计课就逃,当时上计算机课,有位师兄特别想教我,我总是找借口溜掉,结果呢,工作以后,根本都没条件了,但就算自学,还非常有热情。那时候学习windows操作,学习Word、Excel等,市面上的书都有限,但竟然也慢慢啃下来了,有问题经常问同事的老公,我是外人,他不好意思拒绝,就不厌其烦,我学会了,又教给同事。人一旦有了动力,真是做什么都有劲。那时候为了练习五笔打字,梦里都在拆字根。后来上了网,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接触到了更大的世界,明白到原来还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于是Flash、DreamWeaver、Fireworks、3DSMax等,一通乱学。遇到前夫后,也被教了很多东西,平心而论,前夫是位好老师。3进入IT行业后,经常也是会累得死去活来。年4月,写过一篇短文:Headache喊我一起去逛书城。很久没有逛书店了,忘了上次是什么时候,自从习惯了在网上买书,似乎就很少再踏足书店。而因为网上资料丰富,所以书都买得少。如今,仿佛回到旧日熟悉的时光。长裙,平底鞋,悠闲地走,缓缓地寻。时光被关在门外,想不起如不存在。紧张地疾飞过几个城市,又将在次日紧张地再疾飞,这一日间隙,宝贵的休憩。对Headache说,只因紧张,才能体会到睡懒觉是种莫大的幸福,因此满足。买了三本书,素素的《佛眼》,吴思的《血酬》和《没有任何借口》,作为五一消闲的读物。回来,走在桃源村里,阳光温暖,风沁凉,心情天高云淡,透过花树去看一缕缕的阳光,伸手去轻轻碰触那些黄色的花瓣,不是要摘花,只是为了,更近更真实地感触。——Headache是同事的网名,也是我进入总部后安排给我的导师,只不过我还没满三个月呢,他就离职了,我后来抱怨过他,说如果不是他不等我“毕业”就抛我而去,我肯定会有更好的成就。透过文字重温那天的感受,对我来说,那就是休息的方式。因为太忙,所以闲暇很宝贵很享受,但再忙,也不会忘记欣赏身边的景物,事实上,也可以从中获得能量。直到今天,仍然如此。我思考过很多人厌恶工作的原因,一来往往不是自己出于兴趣和擅长选择,二来职场上的确有很多让人反感的事情,三来,是节奏过于紧张,无法从中感受到乐趣。而我在这么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也曾经有过被动选择的时刻,但我会默默地积蓄力量,直到自己有能力选择。对于节奏的把握,我觉得做的比较好,所以能够给身心休憩的时间,不至于完全崩溃。——昨天上午离开深圳,来参加“度潮玩揭西”的活动,所以昨晚没来得及更新图文,明天一早还要早起,就先写到这里,下篇继续谈对工作的热爱。希望这种热情,能够感染到你们。生活可以平淡,但生命不可缺少激情。与大家共勉。萧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