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媒体上一则名为“2岁娃夜夜咬奶瓶,牙齿全蛀光”的新闻让许多宝妈惊出一身冷汗。 2岁宝宝牙齿就被蛀光了,到底怎么回事? 原来这个宝宝晚上习惯咬着奶嘴睡觉,父母也从来没有给宝宝做口腔清洁。开始家人一直没有在意,直到最近宝宝因为蛀牙疼痛,晚上睡不着才去看医生。而此时,宝宝的乳牙已经全部蛀烂,这让家长后悔莫及。 可能有不少父母认为,反正乳牙迟早都要换的,等恒牙萌出以后再进行口腔保健也不迟。其实,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点。恒牙的牙胚是长在乳牙胚的下面,细菌会沿着被侵蚀的乳牙牙根接触恒牙,宝宝的恒牙可能还没长出来就被细菌侵蚀;乳牙受损严重的话还会影响面部骨骼的发育,甚至会导致面部不美观或咀嚼功能异常。所以爸爸妈妈要知道,乳牙也是很重要的哦,千万不能忽视哦。 宝贝乳牙小误区 误区1:宝宝大约在6个月时出牙,太早或太迟都有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婴儿会在6~7个月时出牙,但有的由于遗传等因素影响,会早些或迟些出牙。如果太晚或者太早出牙,最好还是带上医院看看哦~ 误区2:宝宝出牙期间出现不适是正常的,顺其自然就好 宝宝出牙时会出现经常流口水、牙龈发痒或肿胀、情绪不安,以及食欲减退等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会影响宝宝的食欲、情绪,甚至是健康,进而其生长发育,后果可能难以预料。爸爸妈妈们一定不要忽略这些出现的问题哦,一定要注意宝贝们出牙期间的状况哦,有不明白的一定要像专业人士咨询哦。 误区3:宝宝乳牙没有发育好,所以牙缝很大 宝宝牙缝大并非乳牙没发育好,实际上,乳牙间大多存在缝隙,称之为生理间隙,可以说是为恒牙替换汤不换药时排列整齐作准备的。 误区4:宝宝口腔应该没什么问题,没必要定期检查 家长应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6个月内带他去作口腔检查,然后每隔半年至一年定期限检查一次。 误区5:反正乳牙都要换的,龋齿就不用管了 首先,龋齿严重破坏牙齿的结构,影响孩子的咀嚼和进食,可能有碍营养吸收和全身发育;其实,严重的龋齿还会影响相应恒牙的发育和萌出,以致恒牙发育缺陷或萌出异常,有碍口腔的美观和功能。更甚者,可能引起感染,使病菌入血,孩子的心、肾等到器官都会蒙害。因此,宝宝患龋齿,绝不能掉以轻心。 误区6:乳牙反咬合不必马上矫正,等牙齿换完成了再说 牙齿反咬合(即下颌咬下颌),一是使上颌骨发育受限,影响脸形和美观;二是可能对颌面关节产生不良影响。 误区7:宝宝出牙后再帮他清洁口腔,之前喂点白开水漱漱口就可以了 宝宝的口腔清洁应当从出生便开始做了 误区8:让孩子自己刷牙,大人不必管他 在熟练之前,刷牙是宝宝需要在家长辅助下完成的精细活动。 误区9:恒牙长在乳牙后面,医院或自行拨出乳牙 误区10:做好口腔清洁,就不会患龋齿了 这些小误区粑粑麻麻都知道了嘛 宝宝的口腔一定不能马虎哦 赞赏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