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前沿讯,近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魏永祥教授、房居高教授团队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经口入路咽旁间隙颅底区巨大肿瘤切除手术。 患者崔某,女性,60岁,主因发现左侧咽旁间隙颅底区巨大肿瘤3周入院。查体:左侧软腭隆起、悬雍垂向对侧移位。MR提示左侧咽旁间隙5cmx4cmx4cm肿物,包膜完整,神经源性来源可能性大。手术时间1个小时左右,术中基本无出血。目前患者已经从ICU转回耳鼻喉普通病房。 原发于咽旁间隙的肿瘤非常少,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5%。因为咽旁间隙解剖复杂、神经血管丰富,手术非常具有挑战性。目前常用的手术入路为开放入路,包括颌下入路、颈腮腺入路、颈外加下颌骨外旋入路等,因为具有术野清晰、暴露清楚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这些入路往往伴随着创伤大、较高的神经损伤风险、颈部遗留较大的疤痕等缺点。 传统的经口入路因为开口欠佳、光线不足、颈动脉破裂风险大、将开放入路的无菌切口变为有菌切口等缺点而被大部分头颈外科专家建议废弃。近年来,国内外有几篇小样本内镜辅助经口入路咽旁间隙肿瘤切除的成功报道,但是该方法仍然具有术野欠佳、无合适的内镜相关器械等缺点。 达芬奇机器人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其设计的理念是通过使用微创的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达芬奇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和成像系统。 据房居高教授介绍,达芬奇机器人具有很多优点,包括高清、3维、放大10到15倍的术野,机器人手臂更加灵活,减少精细操作时手部的颤动,术者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工作甚至可以远程操作,仅需1名助手等。 对于咽旁间隙肿瘤来说,机器人主要适用于包膜完整、在颈内动脉前内侧且与颈内动脉的有一定安全距离的病例。此外,机器人还特别适合扁桃体、口咽、舌根、喉、下咽、颈部及甲状腺肿物的病例。 信息来源:医院 -TheEnd- 回复“林松、肖新如、王任直、于书卿、张玉琪、江涛、季楠、马文斌、李文斌”等专家姓名,可查询以往专访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医院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