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硕士毕业走出校门,他正式穿上白大褂投身于医学领域。从医多年,他深耕技艺,倾听患者诉求,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练就一番独特本领,赢得众多患者及患儿信赖,他就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吴思。精湛技术给患者舒适就医体验镶牙、补牙、矫正牙齿……虽然这些在患者眼里是较为简单的治疗,但在吴思心中,无论为患者做哪一项,他都在细节上做到尽善尽美。“看似简单的两排牙,会对咀嚼、容貌、支撑、发音、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产生极重要的改变。”吴思说道。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吴思面对的不仅仅只是拔牙、镶牙这样的“小事儿”,往往也会遇到棘手的难题。几个月前,患者李女士因左眼下眶胀痛,被检查出智齿远离牙槽窝,长在了上颌窦腔外壁。“尽管智齿未顶破腔壁,但已形成感染。”吴思介绍,患者这颗智齿靠近颅底,周围血管和神经丰富,又紧邻三叉神经的主要枝干和颌外动脉,手术风险较高。为了使患者的颌面部在术后能尽快恢复且创口小,吴思及其团队在进行反复讨论研究后决定为其进行内窥镜微创手术。“整个过程经历了4个小时,虽然手术难度较大,但看到患者的智齿成功被拔出,不再有胀痛感,我感到非常开心。”无论是看似简单的治疗,还是面对口腔里的疑难杂症,都是他精湛医术的体现,只为给患者带来舒适的就医体验。暖心沟通拉近与患者距离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吴思不仅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他体贴入微,考虑到诊治的每一个细节给患者的感受。“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有时并不知道他们要经受什么,难免会紧张担忧,而他们每一刻的体验,都是医生带来的。”吴思一直认为,良好的沟通是减轻患者在治疗时紧张的有效方法。口腔科的诊疗室里,一排排治疗椅整齐地摆放着,一台设计独特、造型别致的治疗椅引起记者的注意。“这是专门为儿童治疗使用的椅子,当儿童治疗时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适当减少紧张的情绪。”吴思介绍道,给低龄段的幼儿治疗,往往会面对哭闹不止或者不配合治疗的现象,因此,使用特殊的治疗椅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沟通,例如在实际操作时,将探针比喻成“探测器”,探测出牙里的“小虫子”;把高速手机称为“喷水的淋浴器”,给牙齿洗个澡……如此形象的比喻,是如何想出来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吴思解释道:“一开始面临孩子哭闹、不配合确实会让我感到手足无措,后来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幼儿心理,慢慢找到了突破口。”坚持预防做患者口腔守护神长期嚼槟榔,直到医院就诊,没想到已是舌癌中晚期……这对35岁的王先生(化名)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医院就诊时,已经很严重了,舌部肿瘤已转移到淋巴,经过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结果显示肿瘤为恶性。”吴思对患者的诊断结果感到惋惜,如果能早些发现,也许就不会如此严重。“在我们科室,类似这样的病例有很多,大多数患者对口腔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低,总是在感到疼痛时,医院就诊。”吴思说,预防往往比治疗作用大得多,因此,每年定期检查、定期清洁口腔是非常有必要的,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避免带来不良后果。在日常接诊中,吴思总是会花费大量时间,为患者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提前预防的理念。即使工作忙,也让他感到充实而满足,因为他知道自己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会被辜负,最终会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环境。“作为一名口腔医生,我一直以来的宗旨是以有效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给每位患者解决病痛问题;用爱心和关心守护每位患者的口腔。”吴思说道。三峡日报全媒记者夏时雨通讯员喻伟向熙明本文来源:三峡日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zl/168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