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建国。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榆林市名老中医。中医儿科主任医师、医院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曾跟师榆林市第一届十大名老中医高万佑老先生学习中医儿科,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并获奖。师建国先生博学广读,临床经验丰富。对厌食症、鼻鼽病(过敏性鼻炎)、紫癜病(过敏性紫癜)小儿抽动症、痫证、五迟五软等疑难杂症有很深厚的研究和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我市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盛誉,被群众誉为“儿童的保护神”

笔者现将师建国先生在中医门诊期间对鼻鼽病临床用药经验做一简单总结,以期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一:鼻鼽病的中医论述和现代医学的认识

鼻鼽病:鼽(qiú)在中医学中是指鼻塞不通的证候。鼻鼽病最早见于《素问?脉解篇》,其曰:“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较多,如金代《刘河间医学六书》中说:“鼽者,鼻出清涕也。”明代《证治要诀》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清朝名医黄元御的桔梗元参汤、近代国医大师干祖望的鼻渊合剂均对鼻鼽病的治疗多有论述。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对某些过敏原的敏感性增高所致的变态反应,又称此病为“变应性鼻炎”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参与。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鼻腔黏膜非感染性炎性常见病、多发病。在治疗方面,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再采取药物控制症状,常用的药物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以及减充血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抗组胺药有口服和外用型两种,口服药常用的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外用的有氮卓斯汀鼻喷雾剂,症状较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口服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减充血剂主要有呋麻滴鼻液,可以收缩鼻腔血管,改善鼻塞的症状。对于肥大细胞稳定剂,可以外用色甘酸钠滴鼻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最常用的是孟鲁司特,可缓解过敏性疾病的部分症状。

二:鼻鼽病的危害

1、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呼吸道过敏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过敏性咳嗽和哮喘。常见合并症如咳嗽、哮喘、结膜炎、支气管痉挛等。

2、对儿童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代医学使用的抗过敏治疗其副作用可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嗜睡、易激惹等表现,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

3、长期患病会对儿童面貌发生改变。如变应性摩擦痕,是由于经常擦鼻涕而反复摩擦鼻尖和上唇的锥形区域而导致的皮损;如变应性黑眼圈,一般是静脉血在下眼睑处滞留引起的深染的蓝黑线。

三:师建国先生对鼻鼽病的认识与见解:

近些年在榆林市区域,此病多发于7、8、9三个月,可季节性发作,亦可常年发病。本病与家族史有一定的关系。花粉类植物(沙蒿)可能是诱发鼻鼽病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榆林鼻鼽病患者达到30万余人,占榆林总人口的10%,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师建国先生认为鼻鼽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寒或风热等外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正邪相争而致鼻痒、喷嚏、流清涕。所以鼻鼽症的大部分患儿以早晚较重。遇寒则发,得温则解。而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是气虚阳微,脾肾不足,抵抗力低下所致。风为六淫之首,风性轻扬,善行而数变,又为“百病之长”,以风为首的六淫病邪,侵袭人体的途径多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为脏腑之华盖,其位最高,开窍于鼻,职司呼吸,外主皮毛,其性娇气,不耐邪侵,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鼻鼽病的患儿其基本病机多是由于外邪侵袭,导致肺失宣肃,卫表失和。症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咽痛等症。由于感邪轻重之不同,人体禀赋之差异,病程中的寒热转化或错杂,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

四:鼻鼽病的临床表现:

发作突然,鼻腔发痒、酸胀不适,继则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黄涕),质或稀或稠、量多,嗅觉减退,以早晚为甚。或见眼痒、眼结膜充血、肉眼可见鼻腔粘膜肿胀,色淡白或红肿或鼻腔粘膜干燥、鼻毛少、鼻甲肥大、鼻纽等证。因患儿体质因素或感邪之不同,伴随症状也略有不同,如伴有头痛,咳嗽、咽红、咽干、鼻干、张口呼吸等不同的临床表现。师建国先生在多年中医门诊临床病例治疗观察及追踪随访中总结出自己独特的用药经验。以自拟清肺通窍汤为基本方,结合患儿临床症候加减用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五:临床医案一则:患儿李某,女,5岁,年7月16日初诊。门诊号*****

主诉:反复鼻塞、流清涕、打喷嚏近2月,加重一周。

既往史: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曾口服、外用西药(药名不详)治疗,初起有效,久则无效。近一周鼻痒、鼻塞反复频繁发作,清黄浊涕交替,并伴有咽痒、咳嗽。纳食差,大便干,日行一次,小便调。咽充血,鼻腔内鼻甲肿大色红,鼻道可见少量黄稠粘液,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

诊断:鼻鼽病(外寒内热,肺卫不固)

治法:清肺疏风,通窍脱敏。

方药:清肺通窍汤加味。

处方:柴胡6g黄芩6g桔梗6g金银花8g防风6g鱼腥草10g甘草10g荆芥炭6g乌梅6克苍耳子6g辛夷8g杏仁6g当归10g鹅不食草6g

5剂、水煎服。取冷水毫升浸泡30分钟后煎煮30分钟。煎煮两次取汁毫升。分三次口服。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和高蛋白饮食。

外治法:中药穴位贴敷、小儿鼻部推拿按摩(揉迎香、推山根、开天门)。

二诊:鼻痒减轻,涕亦减少,鼻塞有所缓解。纳食可,二便调。鼻甲肿胀明显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效不更方,巩固治疗。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治疗半月余,诸症皆消。

方解:本方中用柴胡、银花、黄芩、鱼腥草以疏清邪热,遵崇的是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所述“肺热甚则出涕”中的清热之法。黄芩还可以通过抑制过敏性介体的释放,并有较强的广谱抗菌谱。桔梗开宣肺气《珍珠囊》中记载:"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蝉蜕、防风发表、祛风、除内热;鹅不食草通窍散寒、止咳。在《本草纲目》中:“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瘜肉。”苍耳子、辛夷均为芳香发散之品。均具有祛风散邪、通窍止痛之功效。《本草备要》说苍耳子能够“上通脑顶,下行足膝”,走窜的力量非常强;甘草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又能调和诸药。杏仁止咳润便。荆芥取炭之目的在于其入血分,可以从血分中将风邪搜出。乌梅不仅收敛肺气还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师建国先生方中使用当归成为他在治疗过敏性鼻炎中的特色用药。熟知当归活血、凉血。但在治疗此病中点睛之笔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纵观师建国先生的清肺通窍汤是应用了祝谌予过敏煎的立方思想,又结合了自己临床用药的经验。立方巧秒,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故本方既能疏风清热,又能通窍活血脱敏。

按语:师建国先生在鼻鼽病的治疗中,辨病辩证相结合。本方仅适用于外寒内热、肺气不固的鼻鼽病患儿。治疗当先疏风通窍活血,后当健脾益肾巩固。小儿脏腑娇嫩,不耐攻补,既要防止邪气滞留,更要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在情志、运动、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培养调护,顺应天地四时、适应社会及生活环境的各种变化,调养形神,使其形神兼备,健康成长。

撰稿:高扬白珍妮

指导老师:师建国

审核:杭共存

医院-东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yy/146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