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华柴公司正式复工!但新冠肺炎疫情仍然牵动着大家的心,为此公司根据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河北省以及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动力研究院关于复工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在地方政府批准复工复产的基础上,制定了《公司复工防控手册》,详细规定了复工防控的有效措施,是华柴职工上班必备指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防护措施温馨提示 1.上、下班途中如何做 上、下班途中均应正确佩戴具有防护效果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或N95口罩,不使用棉布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炭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下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摘掉口罩后首先应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等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 2.入楼工作如何做 1.复工后职工私家车可进入厂区,但必须服从保密保卫处管理,停放在指定区域。 2.复工后所有职工进入工作区时都应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进入工作区工作。若体温超过37.2℃,需要进行体温复测,复测体温仍然异常的,经登记后,须立即离开工作区,按照防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并按规定向单位及时报告诊断情况及病情发展情况。上班的人员要坚持每天自行测量体温,确保体温不超过37.2℃,无干咳、乏力、呼吸困难症状者方可到单位上班,不得隐瞒实情。 3.入室办公如何做 厂内工作区的公共区域(电梯、走廊、楼梯间等)和非经济责任制单位由综合保障处负责每日进行清洁消毒。经济责任制单位内部的清洁消毒,由各单位自行实施,职工使用的办公电话、键盘、鼠标等常用办公设备由职工自行消毒清洁,每日可用75%酒精擦拭2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4次。经常性使用和触摸的物品或设备,如办公桌椅、门把手、电源开关、打印机、传真机等,可用有效氯含量为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的湿抹布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职工须佩戴口罩办公,工作交流、沟通原则上以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严格遵守保密管理要求。禁止职工随意串门串岗。办公室应保持环境清洁,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建议职工在办公、交流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和人员聚集。个人要做到勤洗手、不乱扔垃圾,多饮水。 提醒:疫情防控期间停用科技楼电梯。 4.参加会议如何做 各单位、部门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原则上单次会议人数不超过10人。参加会议人员必须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与会人员间隔应保持在1米以上,相对侧交错入座。会议时间超过2小时的,应开窗通风1次。会议室仅提供瓶装水和一次性茶杯,签字笔等公共用品暂停使用。会议结束后,由会议服务人员对场地、家具进行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 5.工间运动如何做 职工在工作间隙可在办公室内或室外空旷处保持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过度、过量运动。 6.工作用餐如何做 采用快餐盒饭的方式分散用餐,为避免交叉传染,食堂不再提供集中用餐,用餐单位提前预订,食堂配送。具体实施方案由综合保障处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各单位严格执行。综合保障处负责监督、协调做好职工食堂工作人员疫情防疫、排查、工作场所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 7.公务用车如何做 公务用车清洁消毒工作由驾驶员负责实施。公务用车每日应对车门、车身内壁、司机方向盘、乘客扶手、座位、拉手等部位用75%酒精溶液擦拭消毒一次,再次出车前重新擦拭消毒。驾驶员应佩戴口罩、手套,乘车人员应佩戴口罩。公务外出须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防疫管控期间,车辆驾驶员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并监督乘车人员佩戴口罩,如不佩戴口罩可拒绝乘坐。 疫情防控期间职工私家车可进厂,具体管理办法由保密保卫处制定。凡进厂车辆必须服从保密保卫处管理。 8.公务来访如何做 防疫管控期间,工作区原则上禁止非必要访客人员和车辆进入。暂停信访的现场来访接待工作(信件仍可正常办理),各单位、部门应尽量减少公务接待,采用邮件、电话等线上沟通方式。如确属必须,接待部门需详细了解来访人员近期是否有赴湖北行程,有无确诊或疑似病人接触史,是否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在公司指定的接待地点接待。接待时双方均应配戴口罩,言简意赅,减少接待时间,公务完成后及时离开。 公司临时设置外来人员接待室,外来人员接待室管理由保密保卫处负责(设门卫一名)。 9.工勤人员如何做 清洁人员在工作前须佩戴口罩,进行手部清洁消毒并戴一次性手套。厂区维修人员、清洁人员由综合保障处负责管理。 10.文件审批、传送如何做 采用机要、交换、邮件、传真等方式传送文件,多利用电话、OA等线上信息化办公系统审批和流转文件,对于未实现信息化的流程,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办理,做好个人防护,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11.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 防疫期间,职工摘除口罩前后注意手部卫生,技安环保处负责在厂区设置口罩专用废弃桶,废弃的口罩均须放入专用废弃桶内,严禁随意丢弃。综合保障处负责每日对专用废弃桶进行消毒和回收处理。 12.突发事件处理如何做 工作区内,职工工作时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时,不论流行病学信息是否明确,所在单位、部门应及时将不适情况报公司防控办公室,同时联系,将有不适症状的职工带至专业发热门诊诊治。所在单位对该职工所在的办公场所立刻进行消毒并封闭(具体范围视情况确定)。周围职工不要慌张,暂时不得疏散,等待专业机构的结果确认。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同办公场所的职工可继续正常开展工作;若确诊为感染患者,则专业机构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有关人员应服从安排,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个人防护知识一 正确洗手需要掌握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内):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双手合十搓五下);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第四步(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各搓洗五下);第五步(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左右手相同搓五下);第六步(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各搓五下);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各搓五下)。二 口罩使用 1.口罩选择防护新型冠状病毒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N95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炭口罩不可用。办公室工作环境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在未污染或潮湿的情况下,可连续使用。2.口罩使用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1)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4)最后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N95口罩因职工较为熟悉,使用说明略。3.口罩使用后处理(1)摘口罩时,不能接触口罩的外侧,用手捏着口罩的内侧向外对折,再对折,然后用耳畔的橡皮筋缠绕后丢弃;(2)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即可;(3)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用酒精喷雾消毒后密封丢到有害垃圾桶内;(4)处理完口罩后记得洗手。三 密切接触者 1.密切接触者的定义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1)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有其他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同使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内生活;(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不同交通工具密切接触判定方法见下);(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2.交通工具密切接触者判定(1)飞机①一般情况下,民用航空器舱内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其他同航班乘客作为一般接触者;②乘坐未配备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民用航空器,舱内所有人员;③其他已知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2)铁路旅客列车①乘坐全封闭空调列车,病例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②乘坐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病例同间软卧包厢内,或同节硬座(硬卧)车厢内同格及前后邻格的旅客,以及为该区域服务的乘务人员;③其他已知和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3)汽车①乘坐全封闭空调客车时,与病例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②乘坐通风的普通客车时,与病例同车前后3排座位的乘客和驾乘人员;③其他已知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4)轮船与病例同一舱室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如与病例接触期间,病人有高热、打喷嚏、咳嗽、呕吐等剧烈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均应作为密切接触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wh/130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