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兴的军大人:

医院口腔科医生朱茜

标签:进取、认真、果敢

人们总说:“鞋子合不合脚,试了才知道。”

朱茜的从医路,就是从“试鞋子”开始的。

编制不是“尽头”

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年,刚出校门、年轻迷茫的朱茜选择听从家人的意见,“随大流”加入“考编大队”。

过五关、斩六将,朱茜第一年就幸运“上岸”,在大家“挤破头”医院站住脚跟,成为家人的骄傲,朋友眼中的“三好学生”。

初入职场的朱茜干劲十足,渴望学习更多,做出一番成绩,但当时的工作环境,显然不符合她的“风格”。

“这是第一份工作,我当时刚毕业,对未来充满期待。但坦白来讲,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对我来说太平稳、安逸了,今后几十年好像一眼就能望到头,我不想,也不甘心过这样的生活。”

经过一年的反复深思,无数次纠结,甚至与家人争执,憋着劲儿的朱茜最终还是遵从本心,鼓足勇气辞掉了“铁饭碗”,决心趟出一条自己的路。

第一个目标——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一步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榜样力量,向上生长

年,朱茜顺利进入梦医院。

一流设备、一流老师、一流技术、一流理念......这些满足了朱茜心里所有“期待”。兴奋之余,浸泡在人才济济的工作环境中,让她看到了自己与优秀同事的差距有多远,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努力沉淀,提升自己的决心。

医院,朱茜就被分到了口腔颌面外科学习。虽已有一年工作经验,她还是把自己当作刚毕业的新人,一切从头来过,学术硬骨头“亿”点点啃,基础实操“亿”点点学。

经过科室轮转后,她的专业知识及手术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

医院学习的3年中,朱茜找到了心中的“职场偶像”。她有幸听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赵铱民教授的课,仅一次,毕生难忘。

“我记得讲座晚上7点开始,座无虚席。赵院士站着讲了2个多小时,全程激情澎湃,生动有趣。结束后,他又带着大家前往由他主导建起来的口腔博物馆,讲述建馆的筹备过程、一件件文物的来处、口腔发展史......参观完已近10点。”

赵院士已过了花甲之年,对工作仍一丝不苟,抱有莫大热忱,朱茜既钦佩又感动。

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经此一事,对于“爱攀登”的朱茜来说,成为更优秀自己的“种子”,已在心里破土而出。

术前谈话的“啰嗦大姐”

完成规范化培训后,朱茜第一个想到的,医院。

“我和大兴有种休戚相关的缘分,医院快速成长的3年,也是大兴飞速发展、一鸣惊人的3年。最重要的,医院能给年轻人施展的平台和机会。”

经过层层筛选、考核,朱茜终于成为一名“大兴人”。为了融入这个大家庭,她努力服务好每个患者。

朱茜曾接诊过一位怀孕7个月,患有严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孕妇,情况特殊,为了胎儿的健康,患者一直没吃药,也没看医生。直到吞咽困难,张嘴受限,实在痛苦难忍,影医院求助。

孕妇体质特殊,药物使用必须严谨、慎重,朱茜反复查阅妇产、口腔医学、药物学等相关书籍,咨询专业临床药师团队,多次对接产科专家......

得到专业指导,加上自身扎实的功底,朱茜为患者“私人定制”了最合理的用药方案和诊疗计划,不久后,保证胎儿安全的情况下,患者成功摆脱痛苦。

朱茜还坚持每日回访,关心孕妇恢复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此后患者再无复发。

“其实,我不是个爱说话的人,但是回访、宣教这类跟患者沟通的工作却占据了我工作的大半时间。种植组同事开玩笑,说我一术前谈话就成了‘啰嗦大姐’,谈话时间快超过治疗时间。”

别人笑归笑,朱茜依旧“我行我素”,不变风格。她认为,确保每一位患者对病情、诊疗计划、注意事项、并发症风险等足够了解,不仅是对患者的尊重,更是对职业的敬畏。

有技术,有态度,有责任心,朱茜吸引了不少“高龄粉丝”慕名而来。

敢于“试鞋子”的朱茜找到合适尺码的“新鞋”,祝愿年轻的她能踏上属于自己的“锦绣大道”。

供稿:孙馨雨

编辑:于洁旎

审核:雷晓

责编:刘书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jg/153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