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骨移植术的并发症---受区的并发症:愈合后期的并发症 骨移植物的结合与吸收 ¤¤使用自体骨移植来行牙槽嵴增量,已成为一些争议的焦点。从以往来看,在进行全口义齿的修复治疗前,常取髂骨或者肋骨,进行自体骨移植,来重建萎缩的上下颌骨。移植骨缺乏生理性的刺激,以及来自修复体的压力,造成了大部分移植骨在短时间内吸收,这使得很多临床医生认为,在种植植入的骨增量区也会发生骨吸收。 ¤¤在移植骨与受骨区发生骨结合的过程中,移植骨必然会发生骨吸收的现象。在骨生成的过程中,自体骨移植物的皮质骨起到骨引导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骨移植物逐渐改建并被新生骨所替代(爬行替代)。移植骨骨髓仍保留着丰富的骨细胞,这些骨细胞能生产成类骨质。游离自体骨必须要再血管化,才能发生骨结合。松质骨的再血管化较皮质骨更快。致密的皮质骨是通过其已存在的哈佛氏管来发生再血管化。 ¤¤自体骨移植物的胚胎来源,可作为预测其吸收趋势的一个提示。来源于骨膜成骨的骨移植物,如下颌骨或者颅骨,比来源于软骨成骨的髂骨移植物吸收更。最近,很多研究强调,骨的微观结构比胚胎来源更重要。在Onlay植骨时,致密的皮质骨比多孔的松质骨吸收更少。来源于下颌骨的皮质骨移植物,仅出现少量的骨吸收,并能维持致密的骨质,是种植体植入前行Onlay骨增量的理想选择(图13.58,图13.59)。使用Onlay植骨术时,皮质骨移植物在发生骨结合的过程中,吸收量低于20%。来源于髂骨带有松质骨的皮质骨块,发生骨吸收的量更大,因为其皮质骨较薄而松质骨较厚。尽管移植骨的宽度变化在前3个月最明显,但其高度的变化在1年后才稳定。在重建牙槽嵴时,轻微的过量植骨是明智的,因为这可以弥补骨愈合过程中的一些骨丧失。 图13.58用皮质骨块重建萎缩的下颌后牙区的牙槽骨。 图13.个月后,可见良好的骨结合,骨块发生轻微的吸收。 ¤¤对受骨区进行预备,以使移植骨块与之更加贴合。用小球钻在受骨区的皮质骨表面磨出小孔,释放出生长因子来加速移植骨的重新血管化,改善骨移植物的骨结合(图13.60)。对受骨区去皮质来促进移植物的适合性,比起调整移植物的形状更为重要。带松质骨的皮质骨块较少需要塑形,因为较软的松质骨容易堆塑到牙槽嵴上。 图13.60在受区的骨皮质上钻孔,以促进移植骨的结合。 ¤¤移植骨块不能承受微动,所以除非有坚强的固定,否则会发生骨吸收。将移植骨块嵌入受骨区,用螺丝钉固定在牙槽骨上。固定螺钉的直径为1~2mm。固位螺丝的长度以能进入自体骨,并能获得最大的固位力为宜。使用拉力螺钉技术来固定Onlay植骨术的皮质骨块(图13.61)。将螺钉穿过块状骨,并旋紧在宿主骨上,以压紧、固定移植物。可使用一个螺钉固定较小的骨块,修复单牙缺失区,但是对于较大的移植物,则需要使用多个螺钉来固位。固位螺钉除了可以增强移植物的固位力外,在骨改建的过程中还具有撑起骨膜的作用。当再次进入术区植入种植体时,应尽量减少原移植物骨创面的暴露,以维持组织瓣的血供。可制备一个小创口来暴露移除螺钉,而不需要翻较大的瓣(图13.62,图13.63)。 图13.61使用拉力螺钉技术,固定皮质骨移植物。 图13.62使用皮质骨移植物,修复上颌骨前牙区的骨缺损。 图13.63术后4个月,在黏膜上做一个小切口,取出固位螺钉。 ¤¤使用屏障膜技术被认为是减少移植骨块吸收的一个方法。虽然一些研究认为屏障膜对减少骨吸收有积极的作用,但另外一些研究却不支持这种观点。尽管屏障膜在初期能减少骨吸收,但在膜吸收或移除后,移植骨仍会继续吸收;另外,使用屏障膜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加大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皮质骨移植时吸收少,无须常规使用屏障膜来保护移植骨。尽管常规使用屏障膜来保护块状移植骨的做法值得商榷,但其可能会改善块状骨周围颗粒状移植物的骨结合。当块状骨不能完全修复牙槽骨缺损时,可以在其外周填塞颗粒状骨,然后覆盖屏障膜(图13.64~图13.67)。使用自体骨碎屑或者颗粒状骨替代品,如同种异体骨、小牛骨羟基磷灰石等,可能也是这个目的。在使用颗粒状骨或者松质骨进行牙槽骨增量时,应当使用屏障膜,因为这类骨容易吸收。胶原膜比聚四氟乙烯膜(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更受欢迎,因为其术后并发症更少,很少出现膜暴露或者感染等情况。另外一个保护颗粒状松质骨的途径,是在移植物的愈合过程中,使用钛网来提供支持和保护(图13.68)。带有较多松质骨或者颗粒状骨的移植物,更容易发生骨量丧失。当使用带松质骨的皮质骨块移植时,用器械压紧松质骨,有利于减少愈合过程中总体骨量的丧失。 图13.64用皮质骨移植物,重建上颌骨右侧的骨缺损。 图13.65在块状骨移植物周围,填塞颗粒状骨。 图13.66用胶原膜覆盖植骨区。 图13.67颗粒状骨与块状骨移植物结合良好,仅发生少量的骨吸收。 图13.68使用钛网维持空间,使颗粒状骨在愈合过程中保持稳定。 ¤¤在愈合过程中,外置的块状骨必须保持稳定。固定的临时修复体,如临时桥或者粘结修复体,更适合于植骨区上方的缺牙修复。对于不能耐受全口或者局部活动义齿的患者,临时种植体可成功用于支持临时固定义齿[87]。临时种植体应放置在天然骨中,不能植入骨移植物内(图13.69,图13.70)。在骨移植物的愈合过程中,对于美学区的临时义齿修复,可摘的Essix固位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其不会对术区施加任何的压力(图13.71)。如前所述,在切口愈合的最初几周,不建议使用软组织支持的活动义齿。应该调磨活动义齿,避免其与植骨位点有任何的接触。相比软组织支持式的塑料可摘局部义齿,金属基托的可摘局部义齿更好,因为其在基牙上有支托,功能状态下移植物潜在的负荷更小(图13.72,图13.73)。然而,必须设计大连接体,以保证移植物的表面没有金属支架。对于戴用全口义齿的患者来说,义齿翼板必须离开骨移植的区域。修复体的组织面在植骨区域必须做充分的缓冲。义齿可在拆线后进行衬垫(图13.74,图13.75),告知患者活动义齿主要是为了暂时的美观,应尽量减少功能负重。应当避免对颌牙不利的应力集中,使咬合力尽量分散[88]。夜磨牙对植骨患者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植骨区域带有活动义齿的患者,应当保持术后软质饮食2个月。之后,移植骨块将和宿主骨形成骨结合,减少了对固定螺钉的依赖。 ●并发症:移植骨吸收。 ●病因:移植骨的改建、移植骨的特性(皮质骨、松质骨)、固位不良、移植骨负重。 ●预防:受骨区的预备、固位螺钉、屏障膜、移植区的过量植骨、固定临时义齿、弃用或 者调改活动义齿、尽量减少骨移植区的再翻瓣。 ●处理:使用短种植体、窄种植体、种植体植入时再次植骨。 图13.69将临时种植体植入骨移植物腭侧的天然骨内,用于支持临时桥。 图13.70移植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愈合,为种植体植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13.71在植骨区上方,用Essix固位体制作的临时义齿。 图13.72制备一个金属基托可摘局部义齿,在植骨区上方不设计金属支架。 图13.73调磨植骨区上方的可摘局部义齿(图13.39~图13.42的患者)。 图13.74在植骨区,全口义齿的翼板被完全磨除,嵴顶区进行缓冲。 图13.75使用自凝调节树脂衬垫牙槽嵴上方的间隙。 北京市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hl/75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