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供暖之后,医院都会接收不少呼吸道疾病感染、皮肤瘙痒、心脑血管疾病、干眼症等疾病的患者。其实这样疾病的产生都与室内供暖脱不了关系,这些病被称作是“暖气病”。那么我们要怎么来预防暖气病呢?

麻烦一:鼻、支气管炎、感冒

供暖初期,很多家庭将门窗紧闭,生怕室内的温暖漏出去一丝一毫。然而,这样做不利于室内室外空气流通,极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并可能导致口腔、鼻腔、气管黏膜等处的毛细血管干裂出血,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等疾病。

有研究指出,当空气的湿度低于百分之四十的时候,感冒病毒以及其它的能够引起感染的细菌就会快速繁殖,飘在空气中扩散出去。

解决办法:经常用湿布擦拭易落灰尘的地方,必要时用空气加湿器,给室内“补补水”。室内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尽量保持在16度到22度之间,建议在供暖以后每天通风两三次,每次15至20分钟。

麻烦二:干眼症

供暖期后,长时间处于干热的室内,眼睛泪液不足,容易出现干涩、疲倦、眼痒等症状。较严重者眼睛还会红肿、充血。特别是经常对着电脑的白领、配戴隐形眼镜者等,在冬季更易患上干眼症。

解决办法:多眨眼。工作、学习间隙,放松一下身体,起来接杯水走一走,望望远方,做1分钟眨眼运动,然后闭目休息两分钟,喝两口水再继续工作,这样既能缓解眼疲劳,又能给身体补充水分,顺便还能少坐一会儿减减肥。

麻烦三:皮肤瘙痒症

冬天的时候,天气干燥,人们本来就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的情况。来了暖气,室内温度高了,更容易使得皮肤的水分流失,有不少人还因此长痘痘呢。

解决办法:每天要保证饮水毫升(大约十杯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皮肤较干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些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韭菜、胡萝卜、动物肝脏等,多吃维生素A也有助于保护眼睛。

另外,洗澡次数应适当减少,一般控制在每周1~2次即可。水温不要太高,洗澡后涂抹一些油脂较多的护肤品,如凡士林油。

麻烦四: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容易导致血压骤升及血管痉挛,发生心绞痛、急慢性心衰的患者较秋季要多出30%到50%,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既往病史的患者易增加脑出血、脑卒中、心梗发作的风险。

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还易导致肺循环不畅,导致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

麻烦五:尿量少

来暖气后屋里干燥,体内水分丢失增多,小白领们经常是一天下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这时可要小心尿量越来越少的问题了。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解决办法:多喝水,多吃果蔬,多喝汤,少吃盐。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过70%,即便一天只吃克果蔬,也能获得多毫升水分。

另外,日常饮食讲究的也是干稀搭配,从三餐中获得~毫升的水分并不困难。每天忙到天昏地暗的朋友们,除了喝水之外,不妨充分利用进食的机会来补水。

集中供暖与地暖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集中供暖:保持温度和湿度

集中供暖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其温度不能自主调节,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因此,在晴好的天气里,每天上午10时到下午3、4时之间给房间通风,可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控制湿度可以在屋子里经常放一盆水,也可以养一些仙人掌、吊兰、发财树等绿色植物。值得注意的是,植物不宜太多,一个房间一两盆就可以了。

地热供暖:更要注意通风换气

比起空调,安装地暖的房间空气对流很小,不会因空气对流而产生尘埃飞扬及积尘,对呼吸器官影响不大。

但在铺设了地暖的前两年,木地板含有的甲醛等有害物质受热后加快挥发,产生污染;瓷砖和地砖等石材受热后可能释出放射性物质,也会造成污染。

在供暖初期,室内温度突然变高,会让人体很不适应,容易出现头晕、咽喉肿痛的症状。要想预防这些症状的出现,首先应该做好居室内的温度控制,并且要保持适当的湿度。

常室温在18℃-20℃最适宜,湿度以50%-60%为宜。最好买一个带测量湿度的温度计,这样可以更好地监控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此外,要注意保持地板清洁,清除死角。

地热供暖会导致地表温度比较高,如果不及时清洁地板,灰尘很容易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到空气中,引起呼吸道疾病。

而且随着室温的升高,一些细菌会活跃起来,容易诱发哮喘等疾病。因此,一定要保持地面的清洁干净,同时,要经常打扫房间,特别是一些死角区域,以防藏污纳垢。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白癜风症状
早期白癜风怎么治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hl/60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