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骨质龋属于 A.慢性龋 B.浅龋 C.中龋 D.深龋 E.继发龋 答案:B 本题考的知识点是龋病的分类。根据病变程度的分类,牙骨质龋为浅龋。其他有关病变程度的C、D答案都不正确;A和E是有关其他不同类型的龋病,均为干扰答案。因为临床上遇到"牙骨质龋"的机会较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故考生的答案分散。 2.关于黏液表皮样癌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约2/3的黏液表皮样癌发生在腮腺 B.有的无包膜而向周围组织浸润 C.低分化型常见颈淋巴结转移 D.血行转移多见,且多转移至肝脏 E.高分化型生长慢、转移率低、预后较佳 答案:D此题是专业知识与理论试题,考查考生对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特征的掌握。此题正确答案应是D。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在大唾液腺多见于腮腺,小唾液腺多见于腭腺。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临床上与多形性腺瘤相似,生长缓慢,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佳。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生长迅速,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差,不少病例见颈淋巴结转移。无论高分化或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均很少发生血行转移。 3.检查邻面龋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A.视诊 B.叩诊 C.探诊 D.透照 E.咬合翼片 答案:E 本题考的知识点是诊断龋的方法。邻面龋常用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咬合翼片,可明确显示邻面龋脱矿的透射区。透照法需要特殊的器械,临床不常用。 4.唾液腺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A.血源性B.淋巴源性C.邻近组织炎症波及D.损伤E.逆行性 答案:E本试题是基础知识题,考查考生对唾液腺炎感染途径的理解。唾液腺感染主要见于下颌下腺和腮腺。下颌下腺和腮腺有导管通口内,口内是污染环境,在全身抵抗力下降和(或)导管内有异物、结石等情况下,易发生口腔内致病细菌经导管逆行至腺体的感染。少数唾液腺炎可由邻近组织炎症波及和淋巴源性这两个途径引起,也可因损伤或血源性途径引发,但都不是主要原因,与题目的提问不符。 5.正常成人自然开口度平均值约为 A.5.7cm B.4.7cm C.3.7cm D.2.7cm E.1.7cm 答案:C 此题是基本知识理解和记忆试题。正确答案应是正常成人自然开口度平均值约为3.7cm,开口度测定值有助于临床判断开口受限的程度。 6.窝洞预备的原则不包括A.去净腐质 B.保护牙髓 C.点线角锐利 D.制备固位形 E.制备抗力形 答案:C 本题考的知识点是龋病治疗中的窝洞预备的原则。注意题干提的是否定问题。窝洞预备时,点角和线角不应锐利,而要求清晰而圆钝,既能起固位作用又利于增加洞形的抗力。这也是近代口腔临床学家对G.V.Black窝洞预备原则提出的一项修改意见。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窝洞预备原则。 7.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的洞形不要求A.洞有一定深度 B.洞缘可留无基釉 C.洞缘需做小斜面 D.可不要求固位形 E.洞底可呈圆弧形 答案:C 本题考的知识点是常用充填材料的性能与备洞要求。注意题干提的是否定问题。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与牙组织有化学粘结性,洞形要求与其他材料充填洞形不完全相同。"洞缘做小斜面"是酸蚀法复合树脂充填洞形的要求,不是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洞形要求的。其他选项都是该材料所要求的。 8.导致龋病发生的因素为A.细菌因素 B.宿主因素 C.食物因素 D.时间因素 E.四联因素 答案:E 本题考的知识点是龋病病因。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因素作用下,细菌、糖类食物、易感牙面等宿主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四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正确答案应为四联因素,其他任何单项都不全面。 9.引起小儿下颌下间隙感染最常见的来源是 A.外伤性 B.牙源性 C.血源性 D.淋巴结源性 E.下颌下腺源性 答案:D 此题属基本知识与理论试题,考查考生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因的理解。正确答案是引起儿童下颌下间隙感染最多的来源是淋巴结源性,儿童腺源性感染多发主要是因为儿童淋巴屏障功能发育不全所致。选择答案C或E认为,小儿下颌下间隙感染多为血源性或下颌下腺源性,表明考生对儿童下颌下间隙感染来源认识不清。 10.关于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的选择,错误的是A.单纯肿瘤摘除术B.将肿瘤连同周围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C.肿瘤在浅叶时,将肿瘤和腮腺浅叶一并切除术D.肿瘤在深叶时,将肿瘤连同全腮腺切除术E.各种术式均要保留面神经 答案:A此题属专业知识与理论试题,考查考生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原则的理解。腮腺多形性腺瘤行单纯肿瘤摘除术是错误的,因腮腺多形性腺瘤为临界性肿瘤,包膜不完整,如行单纯摘除术易造成术后复发。作为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对此治疗原则不掌握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严重后果,造成以后肿瘤种植性复发。 口腔医考火热报名中! 包含课程年全新课件全程直播!知识大串讲,考点无遗漏。帮助学员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达到快速涨分的目的。 咨询 白癜风丸零售价格元白殿疯能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