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以心相交,成其久远”。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援外医疗是“白衣天使”爱心和责任心的跨国界挥洒,也是医疗体系“硬实力”的跨国界展示。近年来,广东医疗机构和援外医护通过长时间、多批次、多形式的医疗援外,形成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不可忽视的广东医疗力量。 为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展现广东医疗援外丰硕成果,南方都市报健康联盟即日起推出“‘一带一路’上的广东医疗力量”专题,医院、广东医护的援外故事,致敬“一带一路”上的广东医疗力量。 作为医院,医院近年来派出过两批医生参与援外医疗,一次是参加广东省组织的“送医上岛”系列巡诊义诊,一次则是受邀赴泰国“应急”,为当地患者进行一例疑难手术。 数读医院援外医疗 外派人数:6 涉及科室: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预防科 目的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等南太平洋岛国,泰国 总援助时长:42天 援外医护名单:林焕彩,支清惠,李唐新,廖贵清,郑广森,张思恩 泰国学生深夜打来求助电话 年3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廖贵清教授突然接到了来自泰国的求助电话,他的硕士毕业生PAJJAI焦急地说:“老师,请帮帮我!” 原来,PAJJAI医生接诊了一位患者,诊断为左下牙龈鳞状细胞癌,为局部晚期肿瘤,手术难度很大。 患者此医院求诊,但没有医生有把握接诊。当地牙科医生基本不开展口腔癌手术,而其他科医生对口腔癌手术经验欠缺,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患者最后来到PAJJAI医院,面对复杂的病情和较高的手术风险,PAJJAI医生对独自完成手术有些犹豫。但患者生存欲望非常强烈,说与其受癌痛折磨等死,不如放手一搏,愿意积极接受治疗。 于是,PAJJAI医生想到了求援——请他的老师、著名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廖贵清教授来泰国。7年前,PAJJAI在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学习,师从廖贵清教授,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回国。 医院专家赴泰国为口腔癌患者进行手术,术后患者表示感谢。 手术历时12小时 廖贵清接受了邀请,相应流程和手续迅速运转起来。4月2日早晨,廖贵清为患者进行远程视频会诊,评估患者病情,指导手术方案;4日晚间,团队成员郑广森副主任医师先行抵达医院,做术前准备工作,并讲授口腔癌切除与重建手术。 5日,廖医院手术室,开始主刀这台疑难口腔癌手术,PAJJAI医生、郑广森副主任医师、张思恩主治医师担任助手。手术历时12小时,结束时已经深夜24:00,医院的医生现场全程观摩手术。 医院的医生现场全程观摩手术。 这场手术难在哪里?患者的肿瘤波及下颌骨、口底、下颌下区、皮肤以及咀嚼肌间隙,需要完整切除半侧下颌骨、左侧口底、牙龈、颊部黏膜及皮肤、咀嚼肌附着的部分颅底结构,才有可能取得阴性边界,这是治疗成功的前提。 另外,肿瘤切除难度较大,且切除后会遗留大范围的口腔洞穿性缺损,必须以血管化游离皮瓣进行修复,否则患者将面临毁灭性的面容破坏,甚至死亡。 手术成功完成。7日,患者病情稳定,对来自中国的医生团队表示由衷的感谢。廖贵清叮嘱患者术后同期接受放化疗治疗。 术后,患者病情稳定。 7日晚,这支中国医生团队连夜返回广州,第二天正好是周一,医生们又开始了一周忙碌的工作。 3名专家参与南太岛国“送医上岛” 年7月,应巴布亚新几内亚卫生部及所罗门群岛瓜达尔卡纳尔省的邀请,广东医疗暨友好代表团赴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开展了为期10天的“送医上岛”巡诊义诊活动。医院林焕彩教授、李唐新副教授、支清惠副教授三名专家参加了医疗队。 医院援外医生林焕彩教授为患者治疗。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医院,专家们为数十位患者进行了治疗,对当地没有条件处理的复杂病例进行了治疗及手术,还为巴新大学牙学院的实习生进行了病例示教。 医院援外医生支清惠为患者治疗。 由于南太平洋岛国医疗条件匮乏,居民缺医少药,口腔卫生保健的条件及意识都非常薄弱,医疗队成员还对当地民众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发放了专门制作的英文健康宣教材料。 代表团医院捐赠了一批当地急需的口腔科仪器设备以及材料。 “送医上岛”活动中,专家团队向当地群众发放健康宣教材料。 “送医上岛”第二站是所罗门群岛,医院,医院人士交流,向民众进行口腔健康宣教,派发牙刷,还向该国瓜达尔卡纳尔省捐赠了一批治疗设备及仪器。 通过对当地牙学院实习生进行病例示教、对民众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和捐赠口腔科仪器设备及材料等措施,改善了当地口腔医疗条件,引起较大反响。 总策划:戎明昌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李阳尹来 统筹:李文游曼妮王道斌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通讯员王心怡李雅伦 设计:沈淑婷 技术支持:麦毓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fl/172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