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口腔医师实践技能:颌脸部间隙感染

1.牙源性病原菌通过病变牙或牙周组织进入体内产生感染者,常见蛀牙、牙周病、智齿冠周炎为主要感染来源。

2.腺源性面颈部淋巴结可继发于口腔、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炎症改变;淋巴结感染又可穿过淋巴结被膜向周围散布,引发蜂窝织炎。

3.损伤性继发于损伤后产生的感染。

4.血源性机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通过血液循环构成口腔颌脸部化脓性病变。

5.医源性局麻、手术、穿刺等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牙龈肥大的诊断及鉴别 1.慢性增生性龈炎 是牙龈疾病中最常见的。患者无其他全身病史及服药史,有刷牙出血等牙龈炎病史,检查有口腔卫生差,大量牙石、菌斑、不良修复体、食品嵌塞、口呼吸等的存在,加牙龈的色、形、质的改变及龈沟探诊出血便可诊断。须注意与牙周炎鉴别。

2.青春期龈炎 诊断主要根据患者年龄,和牙龈肥大发炎的程度超过局部刺激物的程度,即牙龈组织的炎症和增生反应较强。在青春期虽经医治,本病较易复发,而青春期过后,病情有自然的减缓,但若不医治则不会完全自愈。

3.妊娠期龈炎或龈瘤 根据妇女妊娠期的临床表现便可作出明确的诊断。

4.增生性龈炎 根据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应注意与药物性牙龈增生、牙龈纤维瘤病及白血病性牙龈肿大相鉴别。本病的牙龈增生一般伴随炎症。主要侵犯前牙的牙龈乳头和龈缘。增生程度不太重,覆盖牙冠一般不超过1/3.一般有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无长时间的服药史及家族史。血常规检查有助于排除白血病。

5.药物性牙龈增生 根据患者的服药史,结合牙龈实质性增生的特点,可以确诊。

6.牙龈纤维瘤病本病的诊断应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阳性家族史。但无家族史并小能完全排除本病。主要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药物性牙龈增生鉴别根据以下:①无服药史而有家族史;②药物性牙龈增生主要累及牙龈乳头及龈缘,只有少数重症者波及附着龈;而本病同时侵犯附着龈、牙龈乳头和边沿龈;③药物性牙龈增生相对程度较轻,增生组织一般覆盖牙冠1/3左右,而本病的牙龈常覆盖牙冠的2/3以上;④苯妥英钠性牙龈增生伴发慢性炎症者较多,组织学视察其炎症细胞与纤维性增生性龈炎者类似,而本病则偶见炎症细胞。

(2)纤维型增生性龈炎得病范围主要为前牙,侵犯牙龈乳头和龈缘,一般伴随炎症。增生的牙龈覆盖牙面一般不超过牙冠1/3,有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无长时间服药史及家族史。

7.白血病性牙龈病损 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时作血常规检验,发现白细胞数目及形态的异常,便可作出初步诊断。

8.牙龈瘤 根据其临床表现,诊断其实不困难,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牙龈瘤的类型。

牙龈瘤应与产生在牙龈的恶性肿瘤相鉴别。若牙龈瘤表面呈菜花状溃疡,易出血,产生坏死时应与牙龈癌鉴别。瘤体切除后可作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诊。

2015口腔医师实践技能:颌脸部间隙感染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颌脸部间隙感染的医治 1.局部医治保持局部清洁,减少活动度,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局部外敷中草药可起到散淤、消肿、镇痛或增进炎症局限的作用。已有局限偏向的,可促使炎症消散或加速构成脓肿及排脓。

2.手术医治颌脸部间隙感染的手术医治应到达脓肿切开排脓及清除病灶两个目的。

3.全身医治包括全身支持疗法,保持水、盐代谢平衡及抗菌药物的公道运用。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口内缝合器械准备 1.缝针 口内缝合经常使用弯、三角针。

2.缝线 口内手术缝线常选用、黑色丝线,在口腔狭窄的视野范围内易于辨别,对口腔黏膜没有刺激,并且有一定的张力和强度,不容易拉断,便于操作。缝线长度应适当,通常约为持针器长度的一半为好。

3.持针器 选择长短、大小适合的持针器。

4.线剪 口腔黏膜、牙周手术可选用体积较小的线剪,经常使用眼科剪。其他口内手术则用普通线剪。

5.血管钳或组织镊 用于夹持组织和穿出组织的缝针。

6.换药碗 1套准备消毒用碘伏棉球、75%乙醇棉球、棉签等。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口内缝合术之打结方法

缝合终了后需要对缝线打结时。如打结法不正确,可致结扎滑脱,造成术后继发性出血,或伤口裂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打结法分为器械打结及手打结两种。器械打结多用于口腔内的创面缝合,因打结的位置在口腔内比较深,用器械打结比较方便。其他较深的创面或结扎血管,和缝线过短时,都可运用器械(持针器或止血钳)打结。方法是将血管钳或持针器放在缝线的较长端与结扎物之间,用长头端缝线环绕血管钳或持针器一圈后打结,再按一样方法打第二结。口腔内缝合为避免滑脱,一般以三重结为宜。注意事宜以下:(1)打结收紧时,两手用力点和结扎点三点应在一条直线上;如果3点连线成一定的夹角,在用力拉紧时,易使结扎点撕脱或线头脱落。在收紧线结时,两手用力要均匀,如果1手紧1手松,则易成滑结而滑脱。

(2)不管用何种方法打结,相邻两个单结的方向必须相反,即两手应交叉,否则易打成滑结而松动。

(3)打结时,必须顺着线的穿行方向用力拉紧,否则极易折断结扎线。

(4)深部打结时,因空间狭窄而使两手难以同时靠近结扎处,此时可以在打结后以一手拉住线的一端,另外一线端可用另外一只手的示指在近结扣处反向推移,均匀用力收紧结扣。遇张力较大的组织结扎时,常常在打第二结时第一结扣已松开,此时可在收紧第一结扣以后,助手用一把无齿镊夹住结扣,待收紧第二结扣时再移除镊子。

(5)打结的位置不应在创口上。打好第一个结后,应将两根线头引向一侧,再打第二个结,以避免松脱。









































得了白癜风好治疗吗济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fl/15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