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愿是我国第二位口腔医学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而第一位正是他的导师邱蔚六。两代院士之间,历经祖国70年沧桑巨变,从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见证和继承了我国口腔医学的从无到有并走向世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学。面对这一份“家业”,张志愿既要继承发扬,创新求变;更要培养后继者,让学科能薪火相传……

口腔颌面外科:

白手起家的中国特色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口腔行业刚刚起步,人们习惯将牙医称作“牙匠”,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找露天搭篷的赤脚医生拔牙,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口腔问题不受重视。年,我国牙医学系正式更名为口腔医学系。从此,口腔医学从牙器官扩大至整个口腔器官,成为了与临床医学并立的二级学科。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老百姓觉得“牙病不算病”,口腔医学也只是个小科。

期间,我国有大量的头面部伤员需要救治。年,由牙医学专家组成的“颌面外科手术队”奔赴前线救治伤员,随后东北、南京、上海、成都、北京等地也相继建立起口腔颌面外科专科病房。年,我国口腔医学专业正式划分为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这也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口腔颌面外科与整形外科的创立与发展,成为我国口腔医学在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时光倒回解放前。张志愿的导师邱蔚六,因父亲中枪后得到外科医生的救治,从而萌生了当医生的志愿,考入了我国第一家口腔医学院校(原华西协和大学牙医学院),系主任告诉他“牙医”已发展出口腔颌面外科。自此,邱蔚六抱定志向,成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开拓者,而张志愿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口腔颌面外科传承和发展者之一,使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导师身教:

飞刀要稳准,更要披荆斩棘攻难关

年,张志愿作为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毕业,进入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外科工作。他每天宿舍、病房、食堂三点一线,跟着邱蔚六教授、周正炎教授做手术,同时一个人分管15张病床,作为一天24小时的“住院医生”,一干就是7年。

有一次,张志愿正在手术,突闻隔壁呼救声,原来是一位舌下腺手术的患者术后结扎的动脉竟然又出血了,刚送进手术室就出现窒息,因抢救人手不足,负责医生才大声呼救。张志愿见状,立马接过麻醉师递来的手术刀,当机立断进行“立位下”的气管切开术,转瞬间,患者的呼吸困难缓解了。“这一刀要是用力过猛,就会刺穿气管或食管;要是稍偏一点,旁边就是两侧的颈动脉,后果不堪设想。但当时我心无杂念,救人要紧,没时间考虑利弊。”

当然,像这样的临危不惧,也多半是受到了邱教授的耳濡目染。所以,张志愿并不只想做“开刀匠”,年,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党办主任的职位,开始专心攻读邱教授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当时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大面积口腔颌面动静脉畸形,因为缺乏有效止血手段而被视为手术禁区,直径超过10厘米的畸形瘤几乎无人敢碰。病人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而且还可能随时突发出血而危及生命。邱老师给我的第一个课题就是‘攻克’它!”

张志愿秉承“邱家军”白天开刀,晚上科研的师训,手术室和实验室两头跑。为了研究中涉及的插管技术,医院求教相关专家,并先后在15条狗身上练习股动脉插管。年,在邱蔚六教授的指导下,张志愿在国内首创栓塞、病灶切除、整形修复“三合一”方法,攻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巨大畸形难关,让向来以高标准、严要求著称的邱教授也信服了。

起步晚,发展快,攻克步履不停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口腔行业刚刚起步,人们习惯将牙医称作“牙匠”,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找露天搭篷的赤脚医生拔牙,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口腔问题不受重视。年,我国牙医学系正式更名为口腔医学系。从此,口腔医学从牙器官扩大至整个口腔器官,成为了与临床医学并立的二级学科。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老百姓觉得“牙病不算病”,口腔医学也只是个小科。

期间,我国有大量的头面部伤员需要救治。年,由牙医学专家组成的“颌面外科手术队”奔赴前线救治伤员,随后东北、南京、上海、成都、北京等地也相继建立起口腔颌面外科专科病房。年,我国口腔医学专业正式划分为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这也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口腔颌面外科与整形外科的创立与发展,成为我国口腔医学在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时光倒回解放前。张志愿的导师邱蔚六,因父亲中枪后得到外科医生的救治,从而萌生了当医生的志愿,考入了我国第一家口腔医学院校(原华西协和大学牙医学院),系主任告诉他“牙医”已发展出口腔颌面外科。自此,邱蔚六抱定志向,成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开拓者,而张志愿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口腔颌面外科传承和发展者之一,使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传承师训,让学科后继有人

张志愿从医40余载,已培养了40多名博士、3名博士后和多名硕士,他深知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成长离不开前辈的提携与帮助。“为了学科的蓬勃发展,我要像导师悉心爱护我一样,培养自己的学生。”

“争取国家级的口腔肿瘤重点实验室,同时在建立生物样本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肿瘤细胞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开展综合序列治疗研究,即探究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肿瘤治疗手段与手术如何结合……”张志愿的学科目标同样继承了老师“将患者放在第一位”的医德仁心,不断探究如何让更多患者生存得越来越好。

作者:张旭川

原文刊于《康复》

健康丨生活丨阅读丨习惯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fl/156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