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因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718/4658777.html 过敏性鼻炎 1、丛法滋诊治经验 (1)病因病机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鼽嚏”、“鼻鼽”、“鼽水”范畴。《素问》称之为“鼽嚏”,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首次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特征,指出:“鼽者,鼻出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喷作声也”。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因素,多为风寒、疫气之邪侵袭鼻窍;二是内在因素,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因此,本病的发生是以机体的内因为本,外因为标,外因与内因合而为患。常见的临床分型有:肺脾肾气虚型、肺气虚型、肺脾气虚型、肺肾气虚型、风热外袭型、气滞血瘀型、风寒犯肺型、肺经蕴热型。丛教授通过对本病的观察,认为本病标在肺,本在脾肾,其诱因为风寒侵袭、气候突变或异气、异味刺激,而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是久病导致气虚阳微饮停,抗病能力低下。 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认为,鼻鼽“脑冷肺寒所致”。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虚弱,则腠理不密,风寒之邪侵入,宣而不发则为鼽。气虚不降,湿停上焦,寒湿相搏则引发清涕。肺气虚主要表现为免疫和肺通气方面功能的异常。脾胃属土,位居中央,鼻在面之中央,故为脾胃之外候,所以《素问●刺热》说:“脾热病者,鼻先赤”。又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气血津液得以布敷全身,人体则阴平阳秘,诸脏功能得以正常。脾虚证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而变应性鼻炎即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证治要诀》认为:“有伤冷而涕多清者,此肾虚所生,不可过用凉剂”。肾为元阳元阴之根,肺得肾阳之温,方能宣发肃降,鼻窍得以通畅。肾是人体代谢调节中心,肾的功能正常,则人体功能代谢旺盛,有条不紊,保持相对稳定。若肾阴阳失衡,尤其是肾阳虚衰,代谢调节能力降低,免疫功能减退,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内平衡紊乱,影响及肺,肺肾两虚,则易发生过敏性鼻炎。故丛教授分别从肺、脾、肾三方面人手论治变应性鼻炎,取得很好的疗效。 (2)治疗经验 丛教授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过程中,根据其病因病机及病情发展阶段的不同适时选用不同的方药,常用方有玉屏风汤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附子桂枝汤加减、小青龙汤加减等,同时选择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过敏及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如茜草、紫草、防风、蝉蜕、地龙、徐长卿、乌梅、五味子、柴胡等,可随症加入。在治疗初期,鼻塞、流涕用辛夷、石菖蒲等;鼻痒用苍耳子等;大量清涕不止用石榴皮、五味子、乌梅、诃子、生龙骨、牡蛎等收涩药物,以治其标。 2、陈小宁诊治经验 (1)辨证分型,依型定方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内因多与脏腑功能失调及个人禀赋体质有关,外因多白气候(风、寒、热、燥)等邪气侵袭鼻窍所致。脏腑功能失调与肺、脾、肾三脏虚损有关,其病主要在肺,其本在脾、肾。 肺气虚寒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遇风(寒)即作,自汗,怕冷,易感冒,鼻黏膜苍白水肿,舌质淡,苔白,脉细。治宜温肺散寒,常以益气脱敏汤治之:黄芪、防风、白术、白芍、辛夷、当归、乌梅各10g,桂枝、白芷各6g,细辛、甘草各3g等。 肺经伏热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遇风易作,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结,鼻黏膜潮红,舌红苔黄。治宜清肺,常用清肺通窍汤加减:桑白皮、鱼腥草、苍耳子、徐长卿各10g,黄芩5g,柴胡、白芷各6g,甘草3g等。 肾阳亏虚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连连不 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形寒怕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夜尿频,鼻黏膜苍白水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治宜益气温阳法,以益气脱敏汤加减附子、肉桂、桑寄生、杜仲等温肾阳之药。 脾气虚弱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酸胀较重,四肢乏力,头昏头重,饮食不香,大便偏稀,鼻黏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黯,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或腻,脉细或弱。治宜益气健脾,常用参苓白术汤加减:党参、白术、山药、茯苓、辛夷、扁豆、薏苡仁、猫莶草各10g,甘草5g,柴胡6g等。 肺气虚寒型为临床最常见的证型,其每多遇有自汗症状,陈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对付自汗可选用牡蛎这一重镇敛汗之品,且止汗效佳,但由于其为介类药,碍胃,故配以生山楂则两全其美,因生山楂不仅健胃,还有活血消肿之用。 (2)病机探幽,引申用方 一些患者临床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明显,而鼻甲则是紫黯,舌质黯红且有瘀点,苔白,脉涩。很明显,该证不属于上述四种证型中的任何一种,陈将其辨为气滞血瘀型,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法,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桃仁、赤芍、川芎、桂枝各10g,红花、白芷各6g,细辛3g等。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之《医林改错》,其主要为治疗气虚血瘀之偏瘫的常用方,此处借其补气活血通络之用,以改善鼻甲的局部瘀血症状,达到满意的疗效。这一证型的补充将完善鼻鼽的辨证论治。 (3)药理研究,中药新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五味子、淫羊藿、徐长卿、乌梅、稀莶草等中药皆具有抗过敏作用,在临床上结合辨证,准确地使用上述药物可以很好的提高疗效。如:使用益气脱敏汤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方中以苦寒之黄芩作为佐药,防止用药过于温燥,使用酸收之五味子或乌梅,寓敛于散,防止肺气宣散太过。地龙、全蝎、蜈蚣等中药虽有抗过敏作用,但临床上较少用之,认为过敏性鼻炎患者本身就是过敏性体质,易发生过敏反应,地龙、蜈蚣等对于人体属于异种蛋白,本身也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故其在治疗过敏性鼻炎中的使用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4)中西结合,配伍新法 陈教授在临床中偏好使用当归、乌梅这一药对。大量研究亦表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甲多水肿苍白,鼻黏膜多呈缺血状态。当归昧甘、辛,性温,甘能补、养血,辛能走散、活血行血,温亦能温通,加强行血之用,改善鼻黏膜的缺血状态;乌梅具有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阻断变态反应的发生。这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大胆实践,在临床上也得到了验证。因此,以辨证为主体,兼顾辨病,两者结合对临床施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清窍罹恙,治之以轻 鼻为清窍,居于头面部,使用轻浮之药便于药力上达病所,同时药量亦需轻,药味不多。以肺经伏热型证治为例,以清肺通窍汤为例作一详细说明:方中最大药量不过10g,药味也一般在10味左右。 (6)不泥常规,敢于论证 脱敏汤主要由紫草、茜草、旱莲草、五味子、干地龙、苍耳子等所组成的,该方为干祖望教授的经验方。现今临床上有很多人撇开辨证常规使用该方治疗过敏性鼻炎。陈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并不是所有昀病人使用该方后均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其总结出,虽然现代药理学表明该方组成药物皆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但其性皆寒凉,适用于热证,仅对该证型有确切的疗效。 3、徐学勤诊治经验 (1)温补肺气,祛散寒邪 适用于营卫不和,肺气虚弱,以鼻窍奇痒、喷嚏频作、清涕量多为特征。平素畏寒喜温,易感冒,倦怠懒言,气短音低,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薄白,脉弱。药用温肺固卫汤加减:黄芪、牡蛎各30g,党参、白术各15g,桂枝、五味子、诃子、防风、苍耳子、蝉蜕各10g,细辛3g,甘草6g。 (2)补肺敛气,调理脾胃 适用于肺脾气虚,清阳不升,以鼻塞重、鼻痒、喷嚏连连、嗅觉迟钝、鼻流清涕或流黏白涕量多为特征。平素常感头重头晕,气短怯寒,神疲肢软,胃纳不佳,面色萎黄,大便或溏,舌淡胖,苔白,脉濡弱。药用补肺健脾汤加减:黄芪30g,党参、白术、茯苓各15g,诃子、桂枝、苏叶、辛夷花、陈皮各10g,当归12g,砂仁(后下)、干姜各8g,炙甘草6g。 (3)健脾益气,芳香化湿 适用于脾虚湿困,升清降浊失调,以鼻塞重、鼻音重浊、鼻痒、喷嚏频作、流黏液样涕量多为特征。平素纳呆,脘腹胀闷,泛恶欲呕,大便时溏,身重或肿,面色晦黄,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厚腻,脉濡缓。药用健脾醒胃汤加减:黄芪30g,党参、茯苓、苏叶各15g,厚朴、苍术、白术、藿香、佩兰、辛夷花各10g,砂仁6g(后下),谷芽20g。 (4)温肾补肺,纳气归肾 适用于肾阳亏虚,肺失温润,以常年鼻流清涕、鼻痒不适、喷嚏连连、鼻窍黏膜苍白水肿为特征。平素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脉沉细弱。药用温肾纳气汤加减:黄芪30g,党参、金樱子、熟地、枸杞各15g,山茱萸12g,五味子、附片、覆盆子、淫羊藿、补骨脂各10g,肉桂3g,全蝎5g。 (5)清肺养阴,宣泄郁热 适用于肺经郁热,上凌清窍。平素鼻胀鼻塞,鼻中酸痒不适,鼻流浊涕,咳嗽咽痒,口干喜冷饮,遇热症状加重,鼻窍黏膜肿胀充血或紫暗,舌质红苔黄,脉弦滑。药用辛夷清肺饮加减:黄芪、黄柏、知母、辛夷花、蝉蜕、麦冬各10g,石膏30g(先煎),生地、桑白皮、赤芍、百合各15g。 (6)温经补气,活络祛瘀 适用于寒凝经脉,瘀阻鼻络,以鼻塞、鼻痒、喷嚏连连、流清涕、嗅觉迟钝为特征。平素头晕肢软,畏寒肢冷,唇面瘀黑,舌质淡,尖边有瘀点,脉细涩。药用温经通窍汤加减:黄芪30g,桂枝、川芎、石菖蒲、辛夷花、熟附片、防风各10g,赤芍15g,地龙20g,红花8g,当归12g。 在治疗上,结合临床体会,药物选用:通窍止痉镇嚏用蝉蜕、地龙、全蝎;通窍止头痛用川芎、白芷、羌活、苍耳子、辛夷花;芳香消导用藿香、佩兰、苏叶、麦芽;补益用黄芪、党参、白术、熟地、当归、枸杞、菟丝子;温阳用附片、肉桂、补骨脂、桂枝、干姜、淫羊藿;收敛固涩用五味子、金樱子、山萸肉、诃子等。因本病为体质虚弱之人多见,故预后调养,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预防致病因素的侵袭,对提高和巩固疗效很有裨益。 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 抖音开始看中医专题讲座啦! 抖音号: 从伤寒到温病,再到各科临床慢慢开始上架,期待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