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颠治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一、紫杉醇洗脱PTCA球囊扩张导管 审评报告 产品中文名称:紫杉醇洗脱PTCA球囊扩张导管 产品管理类别:第三类申请人名称:浙江巴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基本信息 一、申请人名称浙江巴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二、申请人住所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号大街2号1幢2楼南区三、生产地址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号大街2号1幢2楼南区技术审评概述 一、产品概述(一)产品结构及组成该产品由尖端管、球囊及紫杉醇涂层、标记环、远端内管、远端外管、近端管、导管加强件、导管座、通管针、球囊保护套组成。球囊表面涂有药物涂层,涂层中所含药物为紫杉醇,药物剂量为3.0μg/mm2。产品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使用。(二)产品适用范围该产品适用于对患有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三)型号/规格产品的型号规格见表1。(四)工作原理将产品输送到血管病变位置,通过球囊充压扩张、机械性扩张血管的狭窄部位。同时紫杉醇药物可涂覆于局部病变组织,预期产生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二、临床前研究概述(一)产品性能研究1.产品技术要求研究技术要求研究项目如表2所示:2.产品性能评价产品性能评价包括药物剂量选择、药物涂层释放性能、药物涂层均匀性、模拟使用、球囊折叠外径、球囊回抱、球囊扩张时间等性能验证。(二)生物相容性依据GB/T系列标准,开展了生物相容性评价。进行了急性全身毒性、细胞毒性、皮肤致敏试验、皮内反应、溶血、凝血(PTT)、体内血栓形成、热原等项目的生物相容性测试。针对紫杉醇药物在体内长期存留的风险,提交了药物紫杉醇的毒理学数据和药代动力学评价资料。产品生物相容性风险基本可接受。(三)灭菌提交了产品的灭菌确认报告,产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无菌保证水平为10-6,提供了灭菌微生物和物理性能鉴定报告。提交了环氧乙烷残留量和2-氯乙醇残留量测试报告。(四)产品有效期和包装该产品有效期为两年。申请人提供了货架有效期验证报告。验证实验包括加速老化实验和实时老化实验,包括产品稳定性、包装完整性和模拟运输验证。(五)动物研究申请人采用猪模型分别开展了安全性、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的动物实验研究。三、临床评价概述该临床试验设计为随机、开放、阳性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纳入例受试者验证该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试验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9个月时靶病变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LLL)。次要评价指标为(1)介入治疗成功率;(2)术后9个月靶病变节段内再狭窄发生率;(3)术后30天、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器械相关的心血管临床复合终点;(4)术后30天、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相关的心血管临床复合终点;(5)ARC定义的血栓事件发生率。共在13家临床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全分析集(FAS)共有例,其中试验组例,对照组例。符合方案集(PPS)共有例,其中试验组有81例,对照组有87例;安全集(SS)共有例,其中试验组例,对照组例。主要评价指标:术后9个月,靶病变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35±0.42mmvs0.38±0.45mm(FAS),0.34±0.46mmvs0.36±0.45mm(PPS),非劣效结论成立。次要评价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安全性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试验组例次,对照组例次,与研究器械有关不良事件试验组27例次,对照组27例次。经技术审评,可得出申报产品非劣效于对照产品的结论。四、产品受益风险判定(一)风险分析参照《YY/T-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对该产品进行风险分析。对目前已知及可预测风险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经综合评价,在目前认知水平上,认为该产品获益/受益大于风险。(二)警示及注意事项为保证用械安全,需在说明书中提示以下信息1.警告?本产品只能由具有血管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经验的医生操作。操作期间心脏手术组应处于待命状态;?使用前请勿打开无菌屏障包装;?如果包装或产品明显受损,请勿使用;?请勿使用超过「有效期限」的产品;?球囊导管仅供单个患者使用。请勿重复灭菌和重复使用。重复灭菌、重复使用带来的风险包括:a.损坏产品的完整性和/或产品失效,有可能导致患者受伤、患病或死亡;b.产生产品污染和/或导致患者感染或交叉感染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将具有感染性的疾病从一个患者传染到另一个患者。产品的污染可能导致患者受伤、患病或死亡。?本产品包含紫杉醇,是一种已知的基因毒素。请勿用于哺乳期的妇女、孕妇或计划生育的女性/男性;?导管接触到血管系统时,必须在高品质血管造影机监测下操作。除非球囊已完全排空,否则请勿推进或收回球囊导管。如果操作时受阻,先判断受阻原因再继续。对导管过度施力可能导致尖端破损或球囊破裂;?请勿超出额定爆破压使用。如果超过额定爆破压,球囊可能爆破。为避免压力过大,建议使用压力监测装置;?建议球囊充盈介质(50%造影剂/50%无菌生理盐水),请勿使用空气或任何气体介质将球囊充盈;?如果您在导管插入期间明显感觉到任何阻力,不得再用力推动导管。此阻力能损害球囊导管。如果通过导引导丝向前推动球囊导管时还存在阻力,请撤回整套传输系统;?绝对禁止直接触摸球囊、擦拭球囊表面,以避免球囊药物涂层脱落。2.注意事项心脏手术组在PTCA实施期间应保持警戒状态。球囊的充压直径应与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相一致。请勿使用直径超过冠状动脉腔的球囊。使用前请勿摇动导管来除去球囊内的气泡。未确定阻力位置及采取补救措施前请勿向前推动球囊导管内的导丝。此球囊导管在压力小于或等于球囊额定爆破压(RBP)使用时,能确保99.9%的概率不会发生破裂(置信度95%)。不建议使用超出额定爆破压的压力进行扩张,因为此压力可能导致球囊破裂或使球囊的各结合点失效。如果发生此种情况,给球囊泄压并取出下球囊。?应在插入球囊导管前按照PCI的标准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抗凝血剂、血管扩张剂等);?轻拿轻放以避免对导管造成损坏。避免剧烈弯曲或扭结导管管身。不要使用已经损坏的导管;?手术前请勿弯曲或挤压球囊药物涂层;?如果无菌包装破损或开封,请勿使用此球囊导管。请勿重新灭菌球囊导管。使用前必需检查产品,确保运输期间未损坏;?器械仅一次性使用,禁止二次使用。球囊压力不得超出制造商建议的额定爆破压。导管系统只能由受过PTCA操作培训的医生使用。球囊只能使用液态介质充盈。未使用适当的液介质(如造影剂浓度过高)可能导致泄压时间延长和泄压次数增加。禁止使用空气或气体介质。(三)禁忌症球囊导管禁用于以下情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治疗血管完全闭塞;?心源性休克患者;?出血体质或其他如胃肠道溃疡或脑循环功能障碍等限制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抗凝治疗的病症;?出现血栓或冠状动脉血流不良症状的心肌梗死后立即进行的手术;?不能用PTCA或其他介入技术治疗的病变;?射血分数低于30%的患者;?左干(左冠状动脉第一节段)治疗;?心脏搭桥手术指症;?需伴随用药的禁忌症;?无显著狭窄的管状动脉痉挛;?避免与药物洗脱支架同时使用,因为这可能造成用药过量。综合评价意见该申报产品属于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项目,编号00188。申请人的注册申报资料符合现行要求,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号)、《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令年第4号)等相关医疗器械法规与配套规章,经系统评价后,建议准予注册。年4月26日 二、周围神经套接管审评报告 产品中文名称:周围神经套接管产品管理类别:第三类申请人名称:北京汇福康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基本信息 一、申请人名称北京汇福康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二、申请人住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二街8号院18号楼5层-室三、生产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二街8号院18号楼4层单元、单元技术审评概述 一、产品概述(一)产品结构及组成该产品由壳聚糖材料经乙酰化制成,呈无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管状,表面覆盖甘油水溶液以防止产品干燥,使用前需清洗。产品经辐照灭菌,一次性使用。货架有效期20个月。(二)产品适用范围该产品用于非病理性神经损伤的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离断伤(神经缺损长度不大于2cm),进行神经断端的端对端无张力套接缝合修复。(三)型号/规格型号:SJG-01规格:S、S、S、S、S(四)工作原理通过外科手术将周围神经套接管与神经两断端进行缝合(套管内神经断端之间留出2mm的小间隙),暂时固定支持损伤神经的两断端,并为两断端神经提供一个相对封闭而不受其他组织干扰的空间,定向的管道空间有助于引导神经元的轴突轴向生长,同时利用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的特点有效促进神经的准确对接,减少外生和神经瘤的发生。壳聚糖材料可降解,并最终被人体吸收。二、临床前研究概述(一)产品性能研究产品技术要求研究项目如表1所示:产品性能研究提交了产品技术要求中各项目指标及试验方法的确定依据及有关支持性资料,针对产品技术要求中的各项性能均开展了相应的性能验证。同时,性能研究项目还包括:原材料红外研究、产品乙酰化程度研究、乙酰化工艺验证、产品微观结构研究、使用前清洗方法研究等,结果表明产品符合设计输入要求。(二)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该产品与人体接触方式为植入,接触部位为肌肉、神经和组织液,接触时间为持久接触,在人体内降解吸收。申请人依据现行法规要求及GB/T系列标准进行了生物相容性评价,提交了生物学评价报告。其中,针对以下项目进行试验并提交试验报告: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皮肤致敏、皮内反应、急性全身毒性、亚慢性毒性、植入试验、体内降解、神经毒性评估、热原试验。生物相容性评价支持产品生物学风险可接受。(三)生物安全性研究该产品中含有经乙酰化的壳聚糖成分,申请人依据《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提供生物安全性研究资料。包括:对动物源性材料来源控制的支持性资料,对病毒去除/灭活进行了研究,生物安全性研究资料显示产品在病毒、其他病原体传染方面的风险可接受;提供了免疫原性风险评价资料,开展了相应的免疫毒理研究,并选择蛋白质残留量作为免疫原性质量控制的项目并列入产品技术要求,综合上述内容及临床试验中安全性指标的结果,认为产品免疫原风险可以接受。(四)灭菌工艺研究产品经Co60辐照灭菌。申请人提供了灭菌过程确认报告,证明无菌保证水平可达10-6。灭菌后产品性能符合要求。(五)产品有效期和包装研究该产品货架有效期20个月。申请人提供了货架有效期和包装研究资料,验证实验为加速老化和实时老化验证,包括产品稳定性、运输稳定性验证、包装完整性验证。(六)动物实验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产品在周围神经损伤模型中采用小间隙套接修复的方法以达到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神经功能为治疗目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验利用健康的恒河猴和SD大鼠建立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评价移植物安全性(包括大体观察、组织学分析等)、有效性(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锇酸染色观察再生的髓鞘组织、远端靶器官的肌肉湿重和肌纤维质量等),实验结果表明产品可达到预期设计要求。三、临床评价概述该产品以临床试验方式进行临床评价。临床试验目的为评价产品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的试验设计方法。试验组施行周围神经套接管套接缝合,对照组应用神经外膜缝合方法修复上肢周围神经离断伤。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6个月包含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植物神经功能评价的周围神经功能综合优良率。次要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疼痛缓解情况、运动功能检查、BMRC感觉评价、植物神经功能检查、交感神经功能检查。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不良反应、副作用、不良事件。该临床试验在3家临床机构开展,实际入组64例患者(试验组33例/对照组31例)患者,全分析集(FAS)、符合方案集(PPS)和安全集(SS)包含患者64例。主要评价指标结果如表2所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单根神经缝合时间、疼痛缓解情况、交感神经功能检查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他次要评价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未发现不良事件。该产品的临床应用中通过对周围神经断端的套接来达到修复周围神经离断伤的目的。临床上可以实现对非病理性神经损伤的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离断伤(神经缺损长度不大于2cm)神经断端的端对端无张力套接缝合修复,但可能有潜在的并发症,如过敏反应、局部血肿、感染以及神经套接管的断裂、失效等。临床试验结果,经综合评价,在目前认知水平上,认为该产品为患者带来的临床受益大于风险。四、产品受益风险判定参照《YY/T-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对该产品进行风险分析。对目前已知及可预测风险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经综合评价,在目前认知水平上,认为该产品上市带来的获益/受益大于风险。为保证用械安全,需在说明书中提示以下信息: (一)警示及注意事项 1、警示及提示 (1)本产品是一次性使用无菌产品,不得重复使用。(2)内包装破损、超过有效期限禁止使用。2、注意事项(1)本产品应由有资质的专业医生使用,须掌握显微外科操作。(2)本产品的使用应该在充分游离神经断端的基础之上,神经断端可以直接外膜缝合,周围神经套接管与神经缝合后无张力,术后与应用其他神经修复方法的辅助措施一样,需要辅助使用跨临近关节的外固定。(3)周围神经套接管缝合后断端的间隙应该保持在2mm范围内。(4)产品表面覆盖保护液以防止产品干燥,植入前需要用无菌注射用水或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浸泡和洗涤,具体方案为每根周围神经套接管浸泡于ml无菌注射用水中30分钟,之后在50ml无菌注射用水中震荡洗涤3次(每次震荡时间5~10秒)。(5)使用中根据患者具体实际情况,由医生选择判断使用的手术缝合线型号。(二)禁忌症1、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失代偿者。2、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造成恶液质,不能耐受手术。3、病理性周围神经损伤。4、周围神经附近存在局部急、慢性感染。5、长段神经缺损。6、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孕妇以及术后1年内计划怀孕的患者。7、甲壳质过敏者。综合评价意见该申报产品属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审批项目,编号。申请人的注册申报资料符合现行要求。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号)、《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年第4号)等相关医疗器械法规与配套规章,经系统评价后,建议准予注册。年4月26日近期活动 第七届医疗器械注册核查与上市后监管高峰论坛(人工智能专场) 医疗器械可靠性与有效期验证技术培训班 第七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 第一期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 来源:CMDE整理:致众TACRO 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林),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