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病原菌主要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混合性细菌感染。   感染途径:牙源性感染(90%)   损伤性感染   血源性感染:多见于儿童

1.   中央性   急性期:全身症状重   局部:病变区牙有剧烈疼痛,疼痛可向半侧颌骨或三叉神经分支区放射。受累区牙松动。有伸长感,不能咀嚼。化脓期有脓液从松动牙的龈袋溢出,破坏骨板,脓液由口腔黏膜或面部皮肤溃破。可沿下牙槽神经管扩散,下牙槽神经受累,下唇麻木。   慢性期:死骨的形成及分离。

边缘性   好发于下颌升支及下颌角处。急性期临床特点与颌周间隙类似,慢性期主要是腮腺咬肌区呈弥漫性肿胀,局部组织坚硬,轻微压痛,无波动感。   下颌智牙冠周炎咬肌间隙或翼下颌间隙下颌骨的骨膜   骨密质小片死骨形成

2.   增生型:本型多发生于青年人。   下颌骨X线后前位片见有明显的骨密质增生,骨质呈致密影像。   溶解破坏型:骨膜、骨密质已被溶解破坏   在X线片上可见病变区骨密质破坏,骨质稀疏脱钙,形成不均匀的骨粗糙面。

3.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定义:发生在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主要发生在上颌骨。血源性感染最多见,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4.放射性颌骨坏死   由放射线损伤引起的渐进性颌骨坏死,可继发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临床上多发生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   射线种类、个体耐受性、照射方式、局部防护。   口腔组织对射线平均耐受量为6~8周内给予60~80Gy。

更多精彩:

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回顾5

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回顾4

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回顾3

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回顾2

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回顾1

口腔内科学知识点回顾13

零基础起步---口腔医考---备考秘籍,实战干货---“思迈尔”与您并肩作战,全程护航,助您成功!

16年思迈尔学员通过率95%。16年思迈尔精品面授班学员通过率95%。YY课堂:(口腔助理)(口腔执业)公众







































鐜鑿岀礌鑳跺泭
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jg/80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