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它是在三伏天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天灸的一种。三伏天贴敷的时间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为庚日属金,以五行而论,与肺相配,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 *** 杨丽红│文 三伏贴来源▼“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孙思邈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等特点,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以下简称“三伏贴”)日益推广普及,成为夏季开展的重要医疗活动之一。 何为冬病 ▼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关节炎等) 此类疾病发生的根本:1、寒伤阳气 2、病邪伏留 即“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 何为夏治▼①时间:夏至后三伏天期间 ②方法:通过中医传统方法 (饮服汤剂,穴位贴敷,针刺拔罐 ③治则:振奋阳气,驱除邪气 ④目的:减少疾病在秋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乃至不再发病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依据▼ 从阴阳五行论冬病夏治 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到夏至,阳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从夏至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气开始消退,到冬至,阴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可达到祛寒目的,从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 ?从四时气候论冬病夏治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即有记载,一年之中节气更迭: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也会随之发生顺应改变,出现周期性盛衰。夏天乃一年中阳盛阴衰之季,而“三伏”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之达到顶峰,此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此时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可达到“冬病夏治”。 ?从体质与治疗论冬病夏治 ?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了夏至阳气至盛之时也未能消退,此时若补益阳气则可以有效克制体内阴寒之气。一可采用辛温药,温阳祛寒,以消除冬病的病根。二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即在“夏至”以后,阳气渐去之时以温阳之药随而济之,起到助阳的作用。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冬病夏治的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性,血清中的IgG、IgA含量得到提高,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过敏状态。 ?药物贴敷于皮肤,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而直接作用于人体,且皮肤间层具有储存特性,使药物浓度曲线趋于平缓,避免了口服或注射给药途径表现出的时间-血药浓度曲线的峰谷现象。同时结合腧穴特殊性能,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 适应症及穴位选择▼ 呼吸系统疾病: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患者,以及怕冷、怕风、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 可选定喘、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膏肓等穴。 ? 小儿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消化不良、遗尿等。 ? 选用关元、膏肓、气海、足三里、肾俞、肺俞、天突等穴。 ?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胀,胃酸,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 可选中脘、下脘、天枢、神阙、足三里、气海、脾俞、胃俞等穴。 ? 骨关节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 可选疾病部位或者临近的穴位以及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等穴。 禁忌症▼ 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 ? 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 ? 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 ? 支气管扩张、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慎用。 ? 病情发作或加重期慎用。 ? 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贴敷。 ? 久病、体弱、消瘦慎用。 注意事项▼ 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 凡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以免烫伤。 ?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刺激性物质擦洗。 ? 贴敷药物当日尽量避免运动,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若洗澡应进行淋浴,贴敷的局部皮肤不要擦洗,以免导致破溃、感染、甚至影响下次贴敷。 ? 避免在温度过低房间久留,也不要让电扇或空调直吹贴敷的穴位。 ? 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皮肤反应 贴敷后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若出现情况以下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1.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 2.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医院就诊处理。 3.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甲紫(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收敛,破溃水泡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 4.如果水泡体积巨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医院对症治疗。 贴敷时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从每年入伏到末伏,每7-10天贴一次,每次贴3-6小时(成人),贴敷时间多依据选用的药物、体质情况而定,以贴敷者能够耐受为度。对于老年、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小儿贴敷 小儿皮肤娇嫩,药物的选择和药量上都应与成人区别,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年龄低一些的孩子一般为2小时,年长的孩子为3-4个小时。 贴敷疗程 “三伏贴”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三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因此往往以三年为一个疗程,视患者病情变化决定。同时,在治疗期间不建议擅自停服治疗药物。 温馨提示年三伏时间表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赞赏 长按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中医治疗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