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1、不属于窒息前驱症状的是

A.烦躁不安,出汗

B.脉搏慢且弱

C.“三凹”体征

D.口唇发绀

E.血压下降

答案:B答案解析

:窒息发生之前会发生烦躁不安,呼吸短促,口唇青紫,发绀,血压下降,可出现“三凹”体征,甚至发生窒息危险,所以A、C、D、E不选。脉搏慢而弱是全身中毒反应的症状。而不是窒息的前驱症状,故此题选B。

22.22、关于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A.常见于儿童及青年

B.淋巴结中央可有干酪样坏死

C.所形成的脓肿称为冷脓肿

D.轻者可出现全身症状

E.可双侧发生

答案:D答案解析

:结核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儿童及青年(A对),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D错);重者可伴有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贫血、低热、盗汗、疲惫等症状,并伴有全身结核病史。颈部淋巴结结核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常位于胸锁乳突肌前、后缘(E对)。淋巴结中心因有干酪样坏死,组织溶解液化变软,形成冷脓肿(B、C正确)。故本题选D。

23.23、面部疖痈易发生全身并发症的原因除外

A.病原菌毒力强

B.静脉多无瓣膜

C.颜面部血液循环丰富

D.颜面表情肌的活动

E.感染侵入面静脉时血栓形成,致静脉回流受阻

答案:E答案解析

: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面部疖痈最易发生全身并发症。这是由于疖痈的病原菌毒力较强,上唇与鼻部“危险三角区”内的静脉又常无瓣膜,颜面表情肌和唇部的生理性运动易使感染扩散等因素所致。病原菌毒力强,静脉多无瓣膜,颜面部血液循环丰富,颜面表情肌的活动丰富易引起感染扩散,这些都是使面部疖痈易发生全身并发症的原因。

24.24、引起小儿颌下间隙感染的最多来源是

A.外伤性

B.牙源性

C.血源性

D.腺源性

E.颌下腺源性

答案:D答案解析

:引起儿童颌下间隙感染最多来源是腺源性,儿童腺源性感染多发主要是因为儿童淋巴屏障功能发育不全所致,因此D正确。外伤不是引起间隙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排除A,牙源性是引起成人间隙感染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小儿,因此排除B;血源性感染是引起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主要原因,因此排除C;颌下腺源性不是腺源性感染,因此排除E,故本题应选D。

25.25、行根尖下截骨术时,截骨线应在根尖下方约

A.1mm

B.2mm

C.3mm

D.4mm

E.5mm

答案:E答案解析

:行根尖下截骨术时,应于牙根尖下约5mm处,自一侧尖牙相应部位,用微型骨锯或骨钻作水平向骨切开线直达舌侧相应骨板,因此E正确,本题应选E。

26.26、心脏病患者拔牙应视为禁忌证的是

A.一年前发生的前壁心肌梗死

B.血压/mmHg

C.未控制的心律不齐

D.心功能Ⅱ级

E.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病

答案:C答案解析

:拔牙禁忌证:近6个月内心肌梗死患者,A项“一年前”时间已经超过半年,可以拔牙,则A错误;心功能Ⅲ~Ⅳ级,则D和E排除;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血压超过/mmHg,应先控制血压后拔牙,则B错误;严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则C正确。本题应选C。

27.27、当患者在局麻时出现晕厥时,错误的处置是

A.应立即停止注射麻药

B.升高椅位使患者头抬高

C.松解衣领

D.芳香氨乙醇或氨水刺激呼吸

E.吸氧并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答案:B答案解析

:晕厥是局麻注射后,自主神经反射引起的一时性脑缺血,并由此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群,包括头晕、眼花、胸闷、短暂意识丧失、脉搏无力、血压下降,处理原则应该以缓解症状为主,B选项中升高椅位是错误的,更容易造成患者大脑缺氧。正确的做法是放平椅位,其他A、C、D、E做法是正确的。此题选B。

28.28、利多卡因一次最大用量为

A.10~50mg

B.80~mg

C.~mg

D.~0mg

E.mg

答案:C答案解析

:利多卡因的化学结构为酰胺类,局部麻醉效果较普鲁卡因强,持续时间长,并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可作表面麻醉。临床常以2%~4%利多卡因作表面麻醉,1%~2%利多卡因溶液含1:000肾上腺素用于神经阻滞麻醉,0.%~0.5%利多卡因溶液用于浸润麻醉,一次用量以0.3~0.4g即~mg为限。故选C。

29.29、下列关于碘伏的作用和用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

B.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络合物

C.对细菌芽胞、真菌和病毒杀灭作用较差

D.可配成水或乙醇溶液使用,乙醇溶液杀菌作用更强

E.器械消毒应以1~2mg/ml有效碘浓度浸泡1~2小时

答案:C答案解析

: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胞、真菌和部分病毒。所以A正确,C错误。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所以B正确;碘伏可配成水或乙醇溶液使用,提其杀菌效力,所以D正确,器械消毒应以1~2mg/ml浸泡1~2小时,所以E正确。故此题选C。

30.30、哪项不属病灶牙

A.已治愈的严重的根尖病患牙

B.颌骨骨髓炎的病原牙

C.与肾小球肾炎有关的牙

D.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病原牙

E.与风湿性疾病有关的牙

答案:A答案解析

:病灶牙指能够引起或者已经引起病变的牙齿,已治愈的患牙由于没有了引起病变的潜能就不再属于病灶牙,所以A选型不属于病灶牙,符合题意。

31.31、拔除右上7的最佳麻醉方法是

A.颊侧近中局部浸润加上颌结节麻醉,腭侧行腭大孔麻醉

B.颊侧行局部浸润麻醉,腭侧行腭大孔麻醉

C.颊侧行眶下孔阻滞麻醉,腭侧行腭大孔麻醉

D.颊、腭侧局部浸润

E.颊侧行上颌结节阻滞麻醉,腭侧行腭大孔麻醉

答案:E答案解析

:上7受上牙槽后神经和腭大神经支配,因此拔除伤上颌7时要同时行颊侧行上颌结节阻滞麻醉和腭侧行腭大孔麻醉。

32.32、牵张成骨术中适当的牵张速率非常重要,在颅颌面骨的牵张过程中,目前认为较为适宜的牵张速率是哪一项

A.0.5mm/d

B.1.5mm/d

C.2.0mm/d

D.1.0mm/d

E.2.5mm/d

答案:D答案解析

:牵张速度指每日牵开的骨断端的距离,公认以1mm/d较理想。

33.33、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发生发展,不正确的是

A.结构紊乱阶段是三阶段之一

B.器质性破坏阶段是三阶段之一

C.虽有自限性,但有的病例最终可能发生关节强直

D.功能紊乱阶段是三阶段之一

E.病程长,反复发作

答案:C答案解析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自限性较好,病情常稳定于某一阶段,并不发展到下一阶段。因此此题选C。

34.34、眶下间隙感染可以沿下列哪些静脉向颅内扩散

A.内眦静脉

B.眼静脉

C.眶下静脉

D.面静脉

E.A+B+D

答案:E答案解析

:眶下间隙感染向上可以向框内直接扩散,形成眶内蜂窝织炎,亦可以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并引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35.35、关于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一项是

A.腮腺区包扎应施加一定的压力,以免发生面神经损伤

B.所施压力适度,防止组织受压发生坏死

C.骨折复位后,包扎时应注意防止错位

D.包扎颌下区及颈部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

E.脓肿切开引流后,不应加压包扎

答案:A答案解析

: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颌面、颈部创口的包扎,应根据创口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结合创口的性质和手术的要求,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无菌创口在包扎时应注意无菌操作,覆盖的无菌纱布,应有一定的厚度和范围。感染创口也要防止其再污染,引流应保持通畅。(2)绷带在包绕颌下区和颈部时,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压迫喉头和气管。(3)所施压力应均匀适度,防止组织因过度受压而坏死。(4)腮腺区创口的包扎,应施以一定压力,并应富于弹性,以免发生涎瘘。(5)对于切开引流的创口,第一次包扎应加以适当压力,以利止血,以后换药包扎时,应注意引流通畅,而不宜过紧。(6)整形手术后的创口包扎,压力不宜过重,以免影响组织的血运。游离植皮术后包扎时,覆盖创面的纱布应力求平整,外加疏松纱布和棉垫,再以绷带作适当的加压包扎。(7)骨折复位后的创口包扎,应注意防止错位。

36.36、骨折线从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颧额缝向后达翼突,形成颅面分离,是

A.LeFortⅠ型骨折

B.LeFortⅡ型骨折

C.纵形骨折

D.不对称骨折

E.LeFortⅢ型骨折

答案:E答案解析

:LeFortⅠ型骨折又称水平骨折,骨折线从犁状孔下方、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到上颌翼突缝;LeFortⅡ型骨折又称锥形骨折,骨折线从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颧上颌缝合再沿上颌骨侧壁到翼突;LeFortⅢ型骨折又称颧弓上骨折,骨折线从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颧额缝向后达翼突,形成颅面分离。

37.37、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封闭疗法,不正确的是

A.适用于口服药物无效者

B.是短期治疗方法

C.注射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D.适用于疼痛重的患者

E.封闭药物的浓度要高于阻滞麻醉

答案:E答案解析

:封闭用药物浓度多在1%~2%,并不高于神经阻滞麻醉。

38.38、颧弓骨折X线特征性表现

A.呈“M”或“V”形

B.呈“M”形

C.呈“V”形

D.呈“X”形

E.无明显形态

答案:A答案解析

:X线片检查常用鼻颏位(华氏位)和颧弓切线位。可见到颧骨和颧弓的骨折线及移位情况,还可观察到眼眶、上颌窦及眶下孔等结构有无异常,颧弓骨折X线特征性表现呈“M”或“V”形。必要时可拍摄CT进一步明确诊断。近年来三维CT重建更有利于诊断。

39.39、有关普鲁卡因局麻药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用时常加入少量肾上腺素

B.可做皮内试验检查其过敏反应

C.麻醉效果确切,毒性和副作用小

D.偶能产生过敏反应

E.穿透性和弥散性较强,可用作表面麻醉和浸润麻醉

答案:E答案解析

:普鲁卡因穿透性和弥散性差,不适用于表面麻醉,故E错。

40.40、发生外科感染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A.外界病菌大量侵入组织

B.人体正常菌群变成病菌

C.病菌在组织内大量繁殖

D.人体抵抗能力有一定缺陷

E.组织内的有氧环境

答案:E答案解析

:外科感染的发生,总的来说,就是因为人体正常菌群变成病菌或者外界病菌大量侵入组织并在组织内大量繁殖,同时人体的抵抗能力有一定缺陷。而与组织内的有氧/无氧环境无关。故此题选E。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VIP全程班!

赞赏

长按







































白斑专科著名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的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hl/90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