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张春霖王若愚李莹王闯建严旭 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已被公认为金标准,椎间融合器在椎间融合术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术后椎间融合器可能发生移位、下沉等并发症,导致融合失败、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后果。目前融合器依据其自身能否发生形变可分为非膨胀融合器与膨胀融合器两类。 有文献报道,非膨胀融合器即便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使用,术后移位的发生率仍可达0.8%~4.7%,可能与其通常的置入位置选择在椎间隙盘状小凹有关。 虽然椎间隙盘状小凹的凹状形态有较好地限制移位的作用,但是在椎间隙盘状小凹中的非膨胀融合器会受到非纵轴方向的压力,当脊柱发生过伸、过屈或过度侧弯时这个压力会更大,当椎体后缘高度大于6mm时,其移位的概率就会明显上升。 膨胀融合器具有创伤小、安装简便等优势,现有B-Twin和端膨胀融合器两种。B-Twin自身的尖刺状结构可防止其移位,但易发生沉陷,已逐渐被临床淘汰;端膨胀融合器承载面积大,不易下陷,但自身防移位结构功能不强,移位风险相对较大。因此深入研究椎间盘的解剖因素与融合器稳定性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腰椎间隙X线解剖分型方法,并探讨此分型对后路镜(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微创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端膨胀融合器置入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纳入与排除标准 腰椎失稳症的诊断标准: (1)明显、反复的腰痛及有严重的酸痛或无力感; (2)局限性腰痛和/或伴下肢牵涉痛; (3)X线片:椎体前缘有骨赘形成或椎间隙明显狭窄;在腰椎动力位片(过伸过曲位X线片)示病变相邻2个椎体间滑移3mm,但不超过1°,病变不超过2个节段,成角≥11°; (4)MRI、CT等检查发现有明显腰椎间盘、椎间关节等退变,并排除其他疾病。 纳入标准: (1)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失稳症,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相符者; (2)腰腿痛6个月以上者; (3)保守治疗无效者。 排除标准: (1)随访资料不完整患者; (2)非腰椎失稳症患者。 1.2 一般资料 纳入年1月—年1月医院骨科收治的例腰椎失稳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9例,女61例;年龄15~76岁,平均49岁。共个病变节段:L1/28例;L2/39例;L3/例;L4/例;L5/S例。 端膨胀融合器其由台湾全合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26mm×9mm×9mm或26mm×10mm×10mm(批号为:0D、0D、0D等)。形状为表面有小齿的长方体结构,膨胀后为楔形结构,前端高出后端3~4mm。材质为医用钛合金材料(Ti6A1-4V)。 1.3 测量方法 依据椎间隙盘状小凹将腰椎间隙分为前纤维环部、DiscPit和后纤维环部3个部分。使用PhilipsDi治疗白癜风的专家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