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口腔医生医患沟通的特点与要求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口腔疾病的特征及患者身心特点和社会因素。

口腔疾病的特征

(一)发病率高,年龄跨度大

自从有人类以来,口腔疾病一直是人类常见病和多发病,无论任何年龄、性别、地域、种族,无论任何年代,无论是在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富裕地区还是贫穷地区,均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人类从出生到年老死亡一直面临着口腔疾病困扰的可能,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据统计全球龋病的患病率在20%-90%之间,牙龈炎、牙周炎的患病率在30%-90%之间,儿童和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更高一些。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食物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加工更加精细,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特别是龋病和牙周病不仅居高不下,还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二)疾病谱广,以牙病为主

口腔疾病最大的特点是以各种牙病为主,占各种口腔疾病的90%以上,为各种口腔疾病之首。在各种牙病之中,又以龋病和牙周病患病率最高。据统计,在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70%以上,成人恒牙患龋率为50%左右,牙周病包括牙龈炎的患病率更高一些,达60%以上,65岁以上老人全口无牙超过10%。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龋病已被WHO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卫生部也把牙病同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同列为四大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列。

(三)病程缓慢,以局部症状为主

牙病一般进展缓慢,病程可长达几个月,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可以反复发作,但没有自愈性和终身免疫性。以龋病和牙周病为例,病人主要有牙齿不适,牙齿疼痛,咬颌无力,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局部自觉症状,许多病人甚至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在各种症状中,牙齿疼痛是最常见的主诉症状。由于病变的性质和病程不同,牙痛可能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自发痛,咬颌痛,放射痛,冷热刺激痛等,疼痛时常常是难以忍受的剧痛。牙病在一般情况下没有严重的全身症状,也不直接危及生命,因而不易受到人们的重视。龋病首先破坏牙齿硬组织,进一步发展可以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齿缺损或丧失,甚至发展成颌面间隙感染、颌骨骨髓炎等。

(四)诊断和治疗以局部操作为主,早期及时治疗疗效好

口腔医学虽然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着以生物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共同点,但也有其本学科的特殊性。口腔疾病,特别是各种牙病,临床上主要是以局部操作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生主要通过问诊和视诊,口镜、镊子、探针、冷热诊试验、X线牙片和牙模分析,进行各类牙病诊断的。治疗时主要通过综合牙椅,医生应用牙科手机、钻头、拔髓针、扩大针、根管锉、牙挺、牙钳、洁牙机、牙周手术器械、取模器械、充填材料、取模材料、各种矫治钢丝、托槽、带环、黏结材料等进行各种牙病的龋坏充填、牙髓治疗、牙周治疗、牙齿拔除、义齿修复、牙齿矫治等,较少应用各种药物治疗。由于一般牙病病程缓慢,病变在表面,容易发现,不直接损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没有直接的致死性,因此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疗效一般都比较好。

(五)常常影响功能和美容两个方面

牙齿作为口腔颌面部一个重要的器官,不仅与咀嚼、发音有关,同时支撑嘴唇,维持面颊的丰满度,所以也是重要的美容器官。口腔颌面部任何一个部位,包括牙齿,由于疾病而异常、变形、破坏或缺损,不仅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也破坏了一个人面部外形,影响面容美观,对病人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有时这种影响面容的心理创伤大大超过影响生理功能造成的后果。

(六)与全身健康关系密切

由于龋病和牙周炎的发生都与细菌感染有关,因此龋病和牙周炎可以作为病灶,可能进一步引起心内膜炎、肾炎、颅内感染、败血症、纵隔障感染等全身感染,严重时甚至影响生命健康。颌面创伤和口腔肿瘤,特别是口腔恶性肿瘤,由于口腔颌面部结构复杂,血运丰富,又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始端,因此出血多,手术后对面容和与生命相关的重要生理功能影响很大,恶性肿瘤还可能向身体其它部位转移。当多数牙齿病变受累或发展到牙病晚期时,就破坏了组织器官的完整性,结果严重影响咀嚼消化功能和营养吸收,影响全身健康,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口腔颌面部和全身的生长发育,导致健康整体素质下降。

患者身心特点和社会因素

(一)患者对口腔疾病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这句话很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牙病的认识。牙齿疼痛是牙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虽然其疼痛不适给人带来很大痛苦,但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牙痛不是病”,医院去治疗,忍一忍不痛就算了,不会有什么大事。“痛”牙都不能算是病,对于“不痛”的牙病就更不需要去理会了。

“虫牙”、“蛀牙”之说。多年来,许多人认为牙齿之所以出现龋坏缺损是由于“牙虫”在作怪,因此,虫牙之说在许多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以为消灭了牙齿上的虫子,或者看不到牙齿上有虫子,牙齿就会安然无恙,根本不必去看医生,医院做预防性口腔检查。

小孩换牙,老人掉牙,自然规律,天经地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儿童的乳牙反正要替换的,乳牙龋齿没有必要治疗,他们不了解乳牙牙病同样可能影响恒牙萌出、颌骨发育、正常咬颌关系的建立,甚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俗话说“老掉牙”,社会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到一定年龄牙齿生病或脱落是自然现象,不必对此忧心忡忡,寻医问药,预防和治疗牙病,那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应该顺其自然,待其全部掉完后,再装一副全口假牙,岂不省事。

有以上各种思想观念的人对口腔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懂得口腔疾病的普片性、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对自身口腔疾病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上口腔疾病的全身症状并不一定很明显,他们总是以学习紧张,工作繁忙,或者其它种种理由为借口,根本不去或者很少主动到口腔医生那里检查治疗,只有口腔疾病到了疼痛难忍或者不可收拾的地步,才不得已看口腔医生,这时治疗起来往往比较复杂,效果也不满意。

(二)患者对口腔疾病的范围和严重性不够了解

许多人认为口腔疾病就是牙病,牙病就是蛀牙,就是牙齿逐渐被破坏、变色、松动,最严重也就是病牙脱落。他们不了解口腔颌面部有牙齿、舌头、嘴唇、鼻子、颊部、唾液腺、颞下颌关节等器官,既有皮肤、肌肉、粘膜、神经、血管、韧带、牙周膜等软组织,还包括牙齿、颌骨等硬组织,由于口腔颌面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起端,位于人体的暴露部分,是易遭损伤的高发部位。口腔本身处于一个有菌的环境,很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口腔颌面部是人体口腔、五官和表情所处的部位,口腔疾病的结果不仅破坏了口腔的形态和功能,而且常常影响患者的面容,甚至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这样的后果远远比口腔疾病本身的发生要严重的多。与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一样,口腔疾病也有炎症、肿瘤、外伤、畸形、传染病、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病种多,范围广。除了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和病理变化外,还有口腔疾病自身的特点。因此口腔疾病不仅会有牙痛、牙齿变色、牙龈出血、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牙齿脱落、口臭、口腔溃疡等常见症状外,还可能会有颌面肿痛、张口受限、间隙感染、颌骨骨折、颌面软组织损伤、出血、颅内感染、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除此以外口腔疾病还可能引发全身病变,严重时同样可以引起死亡。

(三)患者对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程序不了解

许多病人认为看牙病很简单,就是补牙、拔牙和镶牙,没有多少高技术含量的东西,甚至认为不论口腔疾病的早期、中期还是晚期,治疗效果都应该是很好的,不了解口腔疾病治疗的效果与疾病发现和治疗的早晚密切相关。不懂得口腔疾病治疗的复杂性,更不理解口腔医学通常分为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粘膜病科、儿童牙科、口腔预防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种植科、口腔放射科等诸多临床科室,医院口腔科看病也常常分成不同的诊室。以医院也不知道挂哪个科的号,到了口腔科也不知到进哪个诊室。有时挂了号,排了队,等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轮上了,结果挂错了号,需要转科,病人很恼火,容易产生医患纠纷。

口腔疾病治疗的特点是以医生的操作性治疗完成为主的,单纯的药物治疗收效甚微,而且需要多次就诊,常常牵涉到几个有关的口腔专科。一个牙齿的疾病经常要跑几个口腔专科,可能需要数次治疗才能完成,病人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感到为了区区一个牙齿,医院排队挂号,还要牵涉不同的科室和医生,花费大量时间很不值得,对口腔疾病治疗的多次性、操作性、复杂性等特点有认识盲区。另外,对牙病治疗结果的期望值太高。有些病人喜欢拿自己的病牙及其治疗结果与正常牙齿或其他人的治疗结果相比较。有些病人认为许多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肾脏病等一时不能治愈是意料之中,但却期望医生治疗口腔疾病应该是“手到病除”,稍有反复就不能接受。他们对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疼痛或病情反复,以及治疗后出现的红肿,疼痛,复发,病牙折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不可理解,不能接受,盲目认为是由于医生的技术问题或者责任问题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四)患者对口腔疾病治疗存在恐惧心理

因为口腔病人大多数是在正常知觉情况下或者在局部麻醉下接受检查和治疗的,口腔科诊室里最常听到的是口腔电机和涡轮机高速运转的声音,各种钻头磨牙时产生的声音,各种砂轮和打磨机磨改假牙的声音,牙挺、牙钳、小锤等金属器械的碰撞声,某些病人,特别是儿童因疼痛或害怕的尖叫声和哭闹声。医生用探针检查深龋或牙髓用力不当或动作突然,拔牙时用力过猛,注射麻药推注过快,病人口腔里的血液,诊疗盘里带血的棉块和敷料,以及不良诊疗环境和管理不善,如诊室混乱、医护人员衣冠不整、态度生硬、缺少防护隔离措施受其他病人不良情景刺激等,这些因素都会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医院,特别害怕看牙病。少数病人一但产生记忆深刻的恐惧心理,以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再也不看牙病,甚至别人提到牙病他们就牙痛。并不是他们没有口腔疾病,而是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牙科恐惧症。

口腔医生医患沟通的特点与要求:

1.口腔医生少,病人多,发展相对缓慢

由于口腔疾病发病率高,一颗病牙的治疗往往也要几次复诊,而且复诊是有一定时间性的,因此病人与医生往往需要长期多次定期的接触。如果任何一方因某种原因耽误了复诊,就有可能影响疗效。目前,发达国家口腔医生与人口的比例约为1:—,WHO推荐口腔医生与人口的比例约为1:-,而在我国这个数字大约为1:20,—30,。单就龋齿而言,按13亿人口、50%的患龋率和龋均为2来计算,我国目前就有大约13亿颗龋齿需要治疗,还不包括龋病引起的并发症和其它口腔疾病,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天文数字啊!也不难看出我国的口腔医生是多么缺乏,任务是多么艰巨和繁重啊。因此,医生少,病人多,条件差,发展慢,挂不到号,等候时间长,医生拖班,无心仔细解释和沟通等不利因素的客观存在,都会影响医疗质量,容易给病人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引发医患纠纷。

2.口腔医生对全身疾病的诊断、检查、用药不够熟悉

口腔医生由于长期从事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牙体牙髓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牙周科的医生,平时很少接触全身性疾病和其它系统疾病的检查、治疗和用药,往往对全身系统检查(例如血液学检查、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各种造影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同位素检查等等)的适应症、方法、正常指标和异常信息不熟悉、不了解,容易忽视;对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使用方法、禁忌症以及副作用比较生疏;对病历、处方和其它医疗文件的规范书写、保存不够重视,以上这些因素都是产生医患纠纷的隐患。

3.要有现代生物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首先,口腔医学是整个生物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内外妇儿等诸多临床医学学科一样,有着生物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共同点。口腔疾病可以影响全身各个系统的健康,许多全身性疾病也会在口腔以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出来。随着生物医学观念的转变,新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形成,传统的口腔医学模式也已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这就要求口腔医生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基础口腔医学和临床口腔医学知识,也要有坚实的现代生物基础医学和科学技术知识,还要有较好的社会学知识、人文知识、心理学知识和良好的与人沟通相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建立起正确的医患沟通理念,构建医患沟通的新机制新方法,处理好医患矛盾,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保健服务。

4.要有娴熟的口腔专科技术操作能力

口腔疾病的治疗有其特殊性,绝大多数牙病主要依靠医生个人独立诊断、器械运用和手工操作来完成,而实验室等化验检查和药物等其它治疗方法的应用相对较少,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口腔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口腔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运用各种口腔专业诊断治疗器械、设备、补牙或制作假牙材料的实际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口腔医用器械和材料的特点、操作规程和适应症,要有精湛的制备洞形、根管预备、窝洞充填、局麻注射、病牙拔除、基牙制备、假牙制作、错颌矫正等手工操作技术,把病牙的治疗作为一件工艺品来完成。所以说心灵手巧、艺术细胞、美学知识、动手能力对于口腔医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花多少钱
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cme.com/mbyhl/1636.html
------分隔线----------------------------